两会闭幕 总理不忘关心农民:未来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本报讯(记者 高云)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在京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本报记者等约八百名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李克强将记者会最后一个问题留给了“农民”,突显了对农民的重视。他认为未来可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力,解决农业现存问题。
“中间有一位女士老举着“农民”两个字,让我这个当过农民的人确实感到于心不忍,我们是很重视农民的。”李克强将最后一个问题留个这位举着“农民”二字的记者,这位《农民日报》记者提出了去年玉米临储价格下跌,农民损失惨重的问题。李克强认为现在谷物产品的国内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下一步还是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要让农民更多的进城,有条件的能够在城里留下来,这样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可以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民能够把劳动生产率提高,这样就使我们的农产品更有竞争力。
记者从已公布的4000多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中,整理发现涉及农业生产的总共有144份。其中关于农业现代化的14份,耕地质量安全的12份,土地流转的11份,农产品安全的10份,惠农资金、农业保险的10份。(议案、建议具体内容请见农资导报官网)。这些焦点问题,梳理出来就是要解决农产品和耕地质量安全问题,就需要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土地流转和惠农资金。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于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会员张晓山,他认为适度规模经营在模式上应该是多元共存,即小规模的传统兼业农户和种植大化、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兴经营主体并存,自给和半自给和市场化,专业化,商业化的经营主体并存,口粮农业、生存农业和现代化农业并存。在中国人多地少的前提下,未来至少还要存在一亿多兼业小农户。他们往往是一、二代农民工,50岁左右,打工后返乡,靠种地、打零工、养点家畜,规避市场风险,保证温饱。这一部分人的土地和利益政府要保证,所以新兴农业主题只能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但他们可以创新各种组织形式,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委托贷款,职业经理人等方式降低成本,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将原有土地流转中流出户与流入户利益对抗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
(责任郝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