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稻新品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水稻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对于粮食作物的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稻新品种具有增产、增效、抗病虫害等众多优势,做好新品种推广对于提升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水稻新品种理论上比老品种在抗病、抗虫、增产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理应顺利推广、全面普及,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水稻新品种推广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大致如下:
1、农民接受率低: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群众在选种的时候往往会选择自己常用的老品种,产量相对稳定,自己比较有把握,而对于新品种则由于不熟悉、不了解而放弃选种。特别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新老品种混杂、品种数量大,农民群众由于文化水平低,接受新品种能力有限,没有更多精力和能力从纷繁庞大的水稻新品种信息中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新品种。一些商家在春耕阶段,由于追逐利润最大化,农民群众在选购水稻新品种时更多的向其推荐利润高的品种,而非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品种。更甚有一些不法商家在播种阶段大做广告,将普通种子吹嘘为“高产量”、“新品种”,由于受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的影响,不少农民朋友上当受骗,结果产量却没有提升,导致群众对于“新品种”存在不信任态度,宁愿选用一些老种子,也不愿意去尝试“新品种”,导致新品种推广受阻不小。
2、种子价格偏高:由于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新品种选育、新品种适应性试验、专门制种、专门销售等众多环节,加上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水稻新品种种子价格相对偏高,在农村地区由于人们的经济状况相对不好,加上耕地面积大、种子需求量多,面对60元/㎏以上的新品种种子往往会望而却步,不少群众依然会选用价格相对低廉的老品种。
3、种植技术不协调:水稻新品种不少是经过父母本远源杂交、特殊处理的品种,具有自己的品种特异性,在种植的过程中往往会需要配套与之适应的种植技术,然而种子商家在销售种子的时候往往只重卖种子、轻传技术。加上目前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人员力量薄弱,技术推广不到位,导致群众在育秧、插秧的时候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造成种子成活率低、秧苗质量差、水稻产量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品种的声望。特别是在地形、气候复杂的山区地带,由于受温度、水分、光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上种植者种植习惯、种植技术的影响,同样的品种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收成,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就会导致新品种资源的浪费。 (吕荣海)(责任董艳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