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2016年开始实现农药可追溯
发表日期:2016-03-16 04:47PM 阅览次数:
2016年 3月14日,杜邦植物保护事业部大中国区总裁黄田强在上海表示,2016年3月开始,杜邦在中国销售的植物保护产品上将增加独一无二的身份识别码,便于跟踪产品路径,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电话热线等方式,快速查询产品真伪。
青岛的毒西瓜事件、海南的毒豇豆事件,都是来自假冒非法农药导致的恶性事件,除了这些时间之外,违法农药的危害更多的是不易察觉的慢性损伤。
各类假冒伪劣农药中,可能含有各种已知或未知的杂质,对假冒非法农药制造者来说,投入巨大的成本进行提纯几乎不可能。因此,非法农药中有些杂质是有毒的,有些剂型中所使用的价廉质低的助剂具有毒副作用。
杜邦表示,该公司经过对在中国已经收集到的3000多份涉嫌样品的分析,发现20%的样品中含有各种各样的有毒成分,这些成分不仅包括被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的有效成分,还包括有毒助剂。
一般来说,农药的利用率只有10%,约有90%的农药残留在环境中。被动植物吸收的残留的环境中的农药,通过食物链转移,在生物体内富集,威胁生态平衡和人体健康。而且在农药种添加隐性成分,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包括,降低机体免疫力,诱发多种慢性病,导致“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引发肝脏病变和胃肠道疾病。
亚太区大多数主要国家都存在大量的假冒和非法农药,其中中国、印度数以百计的生产企业提供了巨量的生产能力,由于惩罚力度较低执法流程较长、执法环境复杂、基层执法能力差,制约了执法力度和威慑力。在农药打假方面缺乏跨国合作。社会的认知度也比较低。
截至目前,仅杜邦公司与相关农业执法、工商执法部门合作推动的违法农药案件中,行政处罚案件就超过1000起,与公安机关合作成功推进的刑事案件超过45件,超过60人被刑拘,涉及的非法产品、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总额接近4200万元。
为进一步保护广大农户利益,杜邦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情报征集力度,打击非法生产销售杜邦公司的专利农药,以及将这些农药作为隐性成分添加在其他农药中的违法行为。并进一步教育农民如何如何安全、高效的使用农药,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黄田强表示,2015年,全球的农业市场都不景气,2016年仍不乐观,农户的纯收益持续下行,农产品价格仍处于低位,种子和化学市场竞争激烈,种子和植物保护产品的库存压力增加。
在这一背景下,杜邦的战略重点是成本控制和收入增长,完成与陶氏化学的合并,规划协同和业务拆分。
去年12月杜邦与陶氏合并后,两家公司的合并工作正在如期进行,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几个星期前,两家公司向美国监管机构正式提交合并申请,也向外界宣布,将来会分拆成三个独立的上市公司,其中之一是农业公司,会以杜邦公司命名,第二个是材料公司,以陶氏命名,第三个公司是特殊产品和特殊材料业务的公司。
黄田强透露,两家公司的农业部分放在一起,按照2014年的数字,总营收超过190亿美元,将会是业界最大的农业公司,包括种子业务和植物保护业务,不仅体量最大,研发力量强大,业务比较完整。“新的杜邦将拥有更多的资源,来服务中国的农户,真正成为农民的伙伴。”
未来杜邦将每年在植物保护领域推出一个全新的化合物,在核心市场取得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扩展新兴市场,其中中国是最重要的新兴市场目标。
2015年杜邦农业销售额98亿美元,其中美加占比超过50%,亚太接近9%。杜邦预计在中国的增长速度是行业平均的两倍。 (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