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
本期话题
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对话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 李建保
全国人大代表 林美娟
全国人大代表 邓泽永
住琼全国政协委员 连介德
住琼全国政协委员 王 路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叶振兴
海南立?N公司董事长 陈良刚
代表建议
选题需符合实际
科研人员要深入研究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
■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 况昌勋
科研成果是一粒种子,它蕴藏财富,但本身并不是直接的财富,只有种下去收获后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在现实中,不少科研成果变成一纸论文而束之高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科技与经济的融合,首先要在选题上就紧密结合当前的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全国人大代表李建保说,“过去一段时间,科研人员受国外的影响大,在门缝里找选题,总是看国外研究什么,我们再跟着去研究,与中国实际脱节,科研成果肯定变成‘废纸’。”
李建保说,中国科研人员要瞄准中国实际,海南科研人员也要瞄准海南经济实际,科研人员要深入研究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甚至要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科研。政府在立项审批时,也要向解决经济现实问题的选题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林美娟说,海南农业发展过程中就面临许多问题需要科研人员来解决,“比如,我们去台湾考察,他们的农产品加工生产规模不大,就做得非常有特色,比如大米做成十多种加工产品,让游客大开眼界。海南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这些深加工品作为旅游商品,这就需要科研人员进行研究。”
选题是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最先一公里”,那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尽快形成新的生产力,是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李建保认为,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首先要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科技与经济融合,要让科研人员有获得感,比如成果转让费收益、股权收益等。”李建保说,科研人员调动起来了,他们就会主动对接企业,并且在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后,继续跟踪,让该项目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要让科技发挥更大的效益,需要被更广泛的使用,这就需要有一批人去做技术推广。“特别是农业新技术走进田间地头,更是少不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林美娟说。
“但是,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非常匮乏。”全国人大代表邓泽永说,以儋州为例,100万人口,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仅54人,并且年龄老化,没有职称,缺乏专业技术,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培训。
邓泽永建议,要支持乡镇农技站的建设,改善农技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建立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的机制,从大中专院校引进一批专业人才充实到乡镇农技站,通过技能培训、岗位交流等模式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海南日报北京3月15日电)
委员建议
加大创新投入
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等为补充的科研投入体系
■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 张谯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委员们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方式,是海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也是海南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途径。
“这是海南经济行稳致远的基石所在。”连介德委员认为,新常态下,海南若想实现弯道超车,创新驱动发展是第一驱动力。在海南这样一个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最前沿的科技,才能变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抓住机遇,乘势而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真正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
推进海南科技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海南发展的迫切需要。
连介德建议,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等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增长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他认为,一是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各级财政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重点,预算执行中的超收资金分配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二是要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研究制定财税扶持政策,激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开发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三是要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充分发挥金融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通过资金担保、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金融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容忽视。连介德说,要围绕支撑省重点产业发展,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形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我们要鼓励各类科技孵化器建设,瞄准国家级孵化器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省级孵化器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还必须要抓好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候鸟人才是海南不可多得的人才资源。”王路委员说,创新驱动发展需要人才来支撑,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科研基地、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骨干和创新人才团队。同时,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采用灵活多样的吸引人才政策,鼓励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跨地区、跨部门流动,吸引国内外一流科技人才来海南省创新创业。
(海南日报北京3月15日电)
对话部门
促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沟通,将两者需求紧密结合,让科研机构有的放矢
■ 海南日报记者 王玉洁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科技,科技的生命力在于科研,科研能力在于科技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又与科技成果分不开,而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离不开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经济增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叶振兴说,这是一个“圈”,是循环发展着的,当它有序运转时,就能形成创新合力回馈社会,服务海南经济。
怎么将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叶振兴认为对海南来说,重中之重在于怎样让科技成果不再束之高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需要我们落实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引进人才服务海南科技工作、改善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我要的不是你研究的、我研究的你不知道”的尴尬局面、为企业攻克关键技术提供保障、把关科技项目带动产业升级、做好科技兴农工作……要做的事情很多,要担的责任很重。
“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沟通,是为了将科研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让科研机构有的放矢。”叶振兴说,对一些小微企业来讲,“科技创新”或许还只是抽象的名词,要让它不再抽象,科技厅就应做好一系列孵化工作,为具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提供资金、人才等服务保障,助力他们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转化科技成果,收获因科技带来的增收。这样一来,企业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海南,有众创空间、电子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生态软件园等各类孵化空间,不仅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还能为入驻的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便利的贷款服务等。
叶振兴举例说,比如新成立不久的海南师范大学科技园和热带海洋学院科技园,目前已有近200家企业入驻。这无疑也是师生发生“头脑风暴”的沃土,老师可以带动学生攻克技术难关,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经过锤炼,有想法有潜力的大学生毕业后甚至未毕业就可以出来创业。”叶振兴说。
如果说海南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吸引大项目、大企业、优秀人才的“敲门砖”,那么海南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则是他们的“定心丸”。
“为了保住海南的青山绿水,科技厅有义务扶持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叶振兴说,为了服务海南“十二”个重点产业发展,科技厅将会在环保节能方面、互联网行业、健康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等领域加大科技投入,带动企业科研力量的提升,拉动经济增长。
(海南日报海口3月15日讯)
基层声音
核心技术再升级
将让核心技术与互联网结合,创新管理体制,打通国际市场
■ 海南日报记者 王玉洁
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市场、产生效益,一直是海南立?N净水实业有限公司专注做的事情。
24年来,海南立?N净水实业有限公司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立升超滤膜及其产品很快打入国内外市场,并迅速波及饮料、酿酒、自来水处理、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工业用水等重要领域。之所以有这样的飞越,靠的是什么?海南立?N公司董事长陈良刚的寥寥数字便能说明:“我们一手抓创新,一手抓产业化发展,满足市场需求。”
在看似简单的总结背后却是陈良刚攻克科技研发的艰辛摸索,将PVC合金毛细管式超滤膜技术推向实际应用时受到万千阻碍,即便艰难,陈良刚也坚持做到底,他深知科技创新对一家公司的意义何在,这是公司的灵魂,是核心竞争力。现在,海南立?N公司已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不仅获奖无数还取得了70多项核心技术专利,年产值5亿元至6亿元。
通过这小小一根超滤膜,海南立?N公司便撬动了传统水处理大产业。不同于传统制膜的模式,海南立?N公司通过技术改良提高了超滤膜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这种创新实际上打开了超滤膜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行业的大门。
“北京第九水厂、上海世博会、海南景区的直饮水等大型项目,采用的都是立升PVC超滤膜……”说起海南立?N公司参与的大型工程,陈良刚如数家珍,日本、美国等国际市场也都有超滤膜的应用项目。
对海南立?N公司来说,打破传统模式,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市场,就是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前提。“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为让更多人喝上健康水而努力。”陈良刚说,一个企业想要健康地走下去,就要顺应市场需求,顺应民生需求,而海南立?N与政府的追求是一致的,这才有了“膜法”饮水工程在海南应用的局面。
4年来,全省总投入1.4亿元,在18个市县示范推广由海南立?N公司自主研发的超滤膜技术,让98万人喝上了干净水。陈良刚认为,这不仅给农村人带来了干净的水,更是一次农村饮水安全的革命。
陈良刚说,下一步他们将让核心技术与互联网结合,创新管理体制,完成核心技术再升级,打通国际市场。
“公司核心技术的创新阶段已经过去,到了要让核心竞争力产生更大效益的时候了。”陈良刚打算利用互联网把世界的市场变成一个市场,创新管理体制,通过撕开“一个人管一百个厂”的口子,整合资源,以核心竞争力布局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