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用的还是外国营养标准?
中国人用的还是外国营养标准?
代表直陈:国内科研和标准制定投入不足,需加强营养膳食顶层设计
按照美国人的营养标准,70%的中国受测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但这些人都没有表现出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疾病。“如果我们沿用国外的标准,一来大规模的不必要补充维生素D产生浪费,二来也存在着维生素D过量的健康风险。”
这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发现。“这个例子可以管中窥豹,对别的营养膳食标准是否还存在着类似维生素D 这样的情况?”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林认为,我国大量的营养膳食标准基本上就是直接沿用国外标准。他建议,应对我国居民开展营养膳食的研究,尽早建立我国自己的营养膳食标准。
过去30年来,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非传染性代谢疾病快速流行,已成威胁国民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代谢类疾病的大幅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就是30年中营养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同时,我国中西部和边远地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婴幼儿和儿童中仍存在着相当规模的营养缺乏症:低出生体重、生长迟缓、消瘦以及铁和维生素A缺乏等。成年居民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均衡。
“我国目前仍面临着营养过剩和缺乏的双重挑战。”李林认为,中国的粮食和副食品生产总量已能满足国民的膳食需求,但由于国民营养认识水平的不足,产生了营养过度与营养不足的问题。这既造成了食品浪费,也增加了医疗负担,亟需提高国民的营养认识水平、建立国民膳食营养的指导标准。
李林说,过去20多年,我国生命科学和营养科学的研究虽取得长足发展,但在居民营养膳食数据标、标准的研究与建立方面却极为落后,大量的营养膳食标准基本直接沿用国外标准。且由于缺少投入,即便是有限的营养膳食标准研究也是小规模、低水平,研究结果也难以推广。
李林建议,设立开展营养膳食标准研究的项目和科研计划。而营养膳食标准的研究,常常需要检测大范围和大规模的人群队列,这类研究工作,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和辅助人员的参与,需要大量的经费;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科研论文、专利等成果的显示度,往往又影响科研人员的自身发展。结果,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十分缺乏。他建议,在国家层面上要重视建立营养数据标准的研究,项目的考核也要围绕数据标准进行,而不是现在流行的论文和专利。
同时,他还建议,加强营养膳食标准研究项目和科研计划的顶层设计和执行管理。“由于这类研究不是探索性研究,其需要的人群队列数量、范围,需要采集什么样本、采集多少,需要构建怎样的研究队伍和单位等都应该在立项之初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规划。”
《解放日报》 2016年3月15日 第4版
作者:王海燕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