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成13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居全国前列

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甘薯基地苗床管理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一个产业平台的方式,成为河南探索农业产业化的示范路径,为河南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供了新动能和鲜活的成长样本。

现代农业的样本呈现

传统农业大省河南,在现代农业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铿锵步伐。

到目前,河南拿到了13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牌照”,探索着13种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为河南农业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的转型提供了鲜活的成长样本。

“河南在全国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规模与数量上,均位居前列,与河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地位是相称的。”3月8日,河南省科技厅农业处副处长王备战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从2001年起,国家科技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工程以来,河南已有1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了。去年年底,河南共有6家园区获得国家科技部的审批验收。

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本,但是,又有显性的区域现代农业特色。河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在现代农业的探索中,迈出了不一样的步伐。

“对于传统农区周口来说,仅仅两个月时间内,能够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我们感到很欣慰,也很荣幸。”3月4日,河南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招商部部长谢迪距离拿到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金字招牌”已经两个月了,他仍然显得很兴奋。“这是周口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获得了国家的认可,能够获得国家级别的建设标准,既是荣誉,也是压力。”

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周口市郸城县。站在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所在的位置,记者看到园区内成方成片的甘薯幼苗基地,生机勃勃。

据介绍,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前身,是河南省“郸城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省级的农业科技园区,我们经过了3年的努力,才被验收为国家级别的农业科技园区,这是对我们努力的肯定。”谢迪表示。

作为一家原本是郸城县自身推进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何以有能量承担国家级的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任务呢?这还得从当地的特色农业——红薯产业说起。在当地,以河南天豫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豫薯业)为龙头的红薯粉条加工业,已成为拉动当地农业提质、农民增收的一大产业。

而郸城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正是在“天豫红薯现代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王备战介绍:“与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成长方式类似,13家河南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有着相似的成长模式,均是在区域特色农业、优势农业的基础之上建立的。能够获得国家级的验收,都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代表着区域内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特色。”

一个园区的成长史

“园区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要做全国甘薯产业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的核心区以及河南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谢迪说。

园区的示范功能是设立的目的。王备战总结:“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就是产业集群的样板。科技是抓手,是支撑,提升农业效益是目标。”

记者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中看到,国家实施这一示范工程的定位是明确的,即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通过园区的引导和示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

来自省科技厅的信息显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层级共三层,即核心区、示范区与辐射区。

谢迪介绍,国家级周口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有1.5万亩,涉及郸城县的3个乡镇,示范区15万亩,涵盖了周边的7个乡镇,辐射区则规划建设30万亩的规模。

“园区将按照‘高端引领、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提质增量’的建设思路,紧紧围绕‘科研、示范、推广、培训、加工、旅游’做文章。”谢表示。

在谢迪看来,国家级周口农业科技园区的落户,“是一个企业产业愿景的扩大版。”原来,这一国家级园区不过是天豫薯业一个企业的梦想。

据了解,作为国内最大的红薯粉条生产企业,天豫薯业以提升企业竞争力方式,在2008年开始延伸企业产业链条,进入前端原料生产加工中。“后来,公司看到,前端的红薯种植和储存也是利润点,就加大了种植面积,随着公司加工规模扩张,公司自身种植满足不了加工需求,就开始扶持周边的农户种植,农户看到了利益,加大了种植面积。”

到2013年年底,天豫红薯现代科技示范园已经形成了红薯的种苗繁育推广、鲜薯的加工窖藏、红薯淀粉的精深加工、红薯产品的出口销售等红薯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及带动模式,仅在郸城县就发展到15万亩的种植规模。

科技的托举

“在国家级园区建设中,有政府主导的,有市场主导的,但是,政府主导的居多,这与园区建设的现实问题有关。”王备战介绍。

据了解,多年来,农业示范园区存在着一些较普遍的问题,如重复建设,缺乏宏观指导;盲目引进,经济效益不高;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完善,发展缺乏活力等。

“政府的介入在于引导资源配置。发挥科技的杠杆作用,建设具有示范功能的国家级园区,从而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这正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用意所在。记者在《农业科技园区指南》中看到,农业科技园区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市场与科技的融合正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最大特色。

3月7日,新乡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我们园区是按照‘院地合作、联盟共建’的方式建设的,参与建设的有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中心、河南省农科院等6家科研单位及高校,目的在于发挥共建单位的科技优势。”

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是以优质种业资源以及现代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为指导,通过现代种业示范区、食品加工示范区、绿色农业示范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实现园区技术集成式示范推广。

天豫薯业董事长赵天学介绍:“在园区的前期建设中,我们就与国内顶级的甘薯科研单位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甘薯研究所、徐州国家甘薯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院所合作,研发建立中国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实现甘薯产业的前沿性开发,推动公司的成长。科技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力量。”

这正是园区建设目标所在。

记者在《农业科技园区指南》中看到,园区建设要实现一批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解决一批影响园区及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转化和推广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养和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建立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引导、示范与带动作用强的农业科技园区。

不同的创建模式

“种下泡桐,发展木制品、乐品产业。泡桐树下间作小麦等农作物,还要在桐树下发展小杂果、食用菌、中药材等,兰考的林下经济模式,已成为兰考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亮色。”3月7日,兰考县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现在,围绕独具地域特色的农林间作种植模式做文章,积极发展良种繁育推广、农林产品精深加工、林果种植等主导产业的兰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经做得风生水起。

“兰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探索了‘企业+科研+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上述兰考人士表示。

兰考的农业科技园区模式,独具一格。与河南省的其他12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模式均不相同。“每一个园区都有自己的模式,都是建立在当地的特色农业、优势农业的基础上,都不会雷同。”王备战介绍。

记者打捞的信息显示,位于中牟县的郑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则是以“物流加工、科技孵化、智慧网联、智能生产和绿色生态”的集成创新模式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新路径。

据了解,位于郑州中牟县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由万邦国际现代物流创新园、都市农业科技创新体验园和高效设施农业创新创意园组成,占地2.56万亩。

上述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人员则表示:“我们的模式是种业主导、三产融合、两翼发展。”

“南阳农业科技园区已建成了能源农业、有机农业、中药材、园林花卉及生态作物为主导的四大产业,走一园多区,龙头带动,产业辐射,协同发展的建设模式。”3月8日,南阳农业科技园区工作人员介绍。

“河南仍然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的道路上,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提升这些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做大规模与档次,提质增效,成为驱动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的一个动力引擎,这正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功能吧。”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明星分析。

2016年中央一号文《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显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举措。

“两只手”的推力

“立法保障,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最具力量的支持。”天豫薯业董事长赵天学表示。这将使园区建设可持续性推进。据了解,周口市人大将通过立法方式实现对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保障力度。

“不仅有立法保障,而且周口市的涉农资金,也将向园区建设倾斜。”谢迪介绍。政府的“行政之手”显然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王备战介绍,除了以上支持之外,园区内的公共设施建设,包括水、电、路等,政府也将出资给予建设支持,但是,“市场化力量仍然是园区建设的主导力量”。

“河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最具市场特色的是许昌,现在政府基本退出了,完全由市场主导。”

据了解,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鄢陵县花卉产业化示范园为园区的核心区,规划面积1.5万亩,目前已建成2.2万亩。实施“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措施,依照市场化原则运行,促进了农户、企业等各方面利益的紧密结合,使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保持了旺盛生机。

“虽然有政府支持,也组建了管委会,但是,我们认为,园区主导企业的努力还是最主要的动力,市场拉动,利益链共享,才能使园区建设真正拥有活力。”赵天学认为。

王备战介绍,市场为建设主体,也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主导方针,这也是园区建设的目标方向之一。比如,科技力量的体制与机制创新,就要有企业为主体还组合利用不同的市场资源,让市场开发的利益激活科技创新的体制与机制。更为关键的是,在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市场化过程中,也真正让科技成果的转化成为可能。“最为突出的是在园区建设中,人才的导入与引进,实现了人才价值的真正挖掘,让科技成果通过市场化获得了生产力。”

记者发现,《农业科技园区指南》中,对于园区建设的发展重点任务给出了明晰目标:包括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品标准化与经营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以及农业实现生产规模化与专业化等,这些任务的落地,均与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人才的智力发挥、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的变革有着密切关系,而这一切均需要市场化的主导力量。

初显的成效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效应已经显现。

天豫薯业人士介绍,因为建设园区,从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仅公司就安排了860多人就业,另有2000多人在从事产业链内的工作。这些由农民转化来的红薯产业工人,平均每人每年可从公司获得3万元的工资收入,这些农民依靠红薯产业发展真正走向了“产业脱贫”之路。

园区的农民增收在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更为明显。截至目前,建成核心区2.2万亩、示范区15万亩、辐射区62.8万亩,花木面积达80万亩,年产种苗6.2亿株(盆),销售总收入33.5亿元。

在陈明星看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立足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发展起来的产业化园区,探索了产业化的不同样本,体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勃勃生机,找到了各自不同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二是探索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出路;三是为河南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找到了可资借鉴的办法与思路。

比如,在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探索的有机农业,就是利用当地拥有丰富的有机肥资源,包括天冠集团利用糟渣发酵生产沼气,南阳市牧原养殖公司为代表的养殖场大型沼气,全市年糟渣产量可达350万吨、有机肥60万吨以上,可发展有机农田230万亩。园区启动了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建设面积5000亩,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建设生产经营模式,实行“六统一”(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采收、统一销售、统一品牌),逐步发展成集有机种植、有机养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农场。

“现代农业的特征表现在集约化生产、产业化驱动、信息化支撑等方面,就目前河南众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探索来看,基本上实现了核心区建设目标,对于示范区与辐射区的发展带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示范引领的价值。”陈明星分析。

不过,在建设的过程中,市场的担心还是存在的。

“地处较为偏僻,在引进科技人才上,我们吸引力不足。即便与院所合作,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也并不高。除了我们的专利产品之外,校企合作的成果还不太明显。”在采访中,一位木材加工老板这样表示。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除园区一两家龙头企业之外,园区内的小企业对农业科技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能力不足,出现一个产业集群和一个商业模式大家群起而上的不利局面。”

而对于园区建设的龙头企业来说,除了政府的公共设施建设之外,园区建设的投融资难题,也为园区的示范区建设带来了压力。现在企业与园区内的农户还是简单的交易模式关系,而不是更为密切的资本纽带关系和利益共同体。

“只有形成资本与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园区的建设合力才足,园区的成长动力才足。”有专家向记者建议。

河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名单

河南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河南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河南濮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河南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河南郑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河南兰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河南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河南焦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河南安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河南漯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河南驻马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河南商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河南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