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经济:从战略到行动

生物经济:从战略到行动

邓心安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生物经济;可持续;生物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产业绿色转型,生态文明

当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并跨入“十三五”的时候,我们是否认识到国际生物经济已走过“概念”阶段、正从战略发展到如今的全球化绿色浪潮?

生物经济的时代意蕴

生物经济(bioeconomy)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的经济形态。

生物经济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回溯历史,人类经济社会经历了狩猎采集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目前正处在信息经济时代。分别以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2000年人类基因组破译为标志,经济社会进入了生物经济的孕育和成长阶段;预计将在21世纪20年代末期进入到生物经济的成熟阶段——即真正的生物经济时代。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在迈向新时代的进程中,生物经济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或国际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一种迈向可持续未来的综合平台,以帮助实现产业与经济的绿色转型。生物经济所具有的生物质基础、可持续、低碳环保、绿色转型与绿色增长、产业融合、研发创新、人本化、生态文明等基本特征将逐渐呈现在中国和世界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生物经济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经济系统”,不仅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有关,而是关系到产业和福利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经济正在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浪潮——第四次浪潮。

国际生物经济发展战略与行动

面对当前食品营养、健康医疗、资源、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危机,欧盟、经合组织(OECD)、德国、北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南非、俄罗斯、日本、巴西,以及台湾、吉林、云南、天津等地区、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发展生物(基)经济或生物质经济。其中欧盟与其成员国德国、芬兰、荷兰、丹麦、爱尔兰、瑞典、奥地利,挪威、美国、加拿大、印度、韩国、南非等纷纷出台了生物经济发展战略。

欧盟是最早提出生物经济战略的国际组织,而且其战略与行动最为系统和明晰。自2005年召开生物经济大会并发表《以知识为基础的生物经济新视角》以来,从概念的形成到战略与政策的制定,再到行动计划与项目的实施,生物经济在欧盟已达成共识。继2007、2010年分别发布《迈向基于知识的生物经济》、《欧洲基于知识的生物经济:成就与挑战》战略报告之后,2012年发布《为可持续增长的创新:欧洲生物经济》战略,旨在促使欧盟经济向更多使用可持续的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形态转变。如今,欧盟2020战略“创新型联盟”和“自然资源有效利用”旗舰计划,分别制定出发展生物经济的具体目标,积极推动欧盟经济绿色转型。

德国是欧盟生物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10年通过《2030年国家生物经济研究战略——通向生物经济之路》,旨在发展可持续生物经济,以遵循自然物质循环、确保丰富多样的饮食以及通过高价值的可再生产品提高国家竞争力。2013年发布《生物经济国家战略》指出:人类在21世纪面临食品安全、气候变化、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等多重挑战,生物经济刚好提供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机会;通过发展生物经济,可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德国在经济和科研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在萨克森-安哈特州建立了欧洲生物经济示范区,创建了“以科研和创新推动绿色经济”的生物经济集群模式。

美国是最早提出生物经济概念,并将其转化为战略与政策、进而付诸实践的国家。2012年发布《国家生物经济蓝图》认为:美国生物经济正在兴起,其重点领域涵盖人类健康医疗、生物能源、农业、环境保护及生物制造;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具有重要意义的驱动力,美国生物经济是体现技术驱动型经济成长的重要因素。

芬兰是中小型国家发展特色生物经济的典型代表。2011年发布《可持续生物经济:芬兰的潜力、挑战和机遇》;2014年推出生物经济发展战略。传统造纸业的绿色转型及其与生物能源、化学品、新材料等生物基产品的产业链接,是芬兰生物经济发展从战略到行动的典范。丰富的森林、高素质人力资源以及“可持续的生物经济”替代理念,是芬兰生物经济行动领先全球的三大因素。

中国2005年率先召开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并研讨相关战略。2007年科技部提出生物经济“三步走”战略,以及包括生命奥秘探索、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资源、生物安全、生物技术产业化、生物科技国际合作在内的推进生物经济发展的十大科技行动。此后,一些省市出台了生物经济或生物质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但缺乏生物经济国家战略。

我国生物经济的战略需求与行动建议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客观要求经济发展应具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但淡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相对匮乏,水土及大气环境压力大、欠账多,迫切需要以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替代化石资源,以实现产业与经济的绿色转型。无论是从资源总量还是人均资源量上来衡量,我国对发展生物经济都有迫切的战略需求。

我国生物经济总体上徘徊在概念阶段,主要采用分散重复跟踪的传统研发模式,缺乏国家整体战略与规划。其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生物经济的可持续性及其基础研发的长远性,也就是未从战略上将生物经济作为可持续的生物制造与生物过程(bioprocess)转化的综合平台。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归,倡导生物范式及其发展模式

生物经济颠覆了“使用矿物燃料生产各种工业产品”观念,正在开启新的“生物范式”,以替代机械范式。相对于机械范式强调建立一种世界秩序,生物范式强调认同和顺应世界的自然秩序。生物范式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生产领域,而且会改变人们的世界观和由此带来的行为方式。随着世界观从机械到生物的转变,人们开始认识到,理想的状态不仅是机械完美,而是和谐。这一范式与我国正在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契合。

基于生物范式,以物理和化学定律为主的产业模式有望被基于生物过程的模式逐步取代,后者通过生物技术将来自生物的可再生原材料转化为生物基各类产品,即从生物质中提取可再生碳取代来自恐龙时代的化石碳,并变革传统的“用化学问题处理环保问题”方式——解决一个问题而带来一个更大问题。由此生物资源替代化石资源;生物工艺取代传统的化学合成工艺;生物炼制、生物制造替代部分化学炼制、化工制造。

2.以生物质为基础,促进农业第二次绿色革命

农业是可再生的生物质生产基础,而生物质又是可持续的生物经济发展基础。在生物科技推动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需求拉动下,农业在生物经济中的这种“双基础”地位日益突出,并可望在生物经济时代引发第二次绿色革命。

3.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为绿色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加强技术集成创新

生物经济,研发驱动。遗传工程、DNA测序、生物分子自动化高通量操作等基础技术,合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新一代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以及目前无法想象的新技术(unimagined technologies),构成了生物经济技术系统三层次。这些技术与互联网、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其他领域的高新技术融汇联合,从而形成生物经济的集成创新。

4.以产业绿色转型为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物经济涵盖农业与食品、生物制药与健康、生物炼制、生物能源、生物酶、生物化学品、生物塑料、环保与生态服务等领域,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效应,因而生物经济战略与实施是一项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治理的系统工程。

通过生物经济平台,能够构建绿色可持续产业体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首先推进生物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等绿色化新型农业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市场和收入,为农村和农业带来新的繁荣;其次实施医药生物经济战略,增进人类健康;第三,发展环境生物经济,净化美化环境;第四,变革工业生产方式,利用可再生生物资源与生物过程,开发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生物基系列产品及生物能源,这也是缓解华夏大地从秋冬至冬春季节频繁出现的雾霾之根本性战略途经。

载于《科技中国》,2016(1):4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