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贵委员: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本报记者张丛

“80年代初,北京密云的干峪沟村有300人,两年前就只剩下60人。乡村的荒凉和失序,却无法割断与故乡的情感纽带。”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认为,有必要加快村庄归并,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他在多年关注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四方面建议。

一是乡村的变化首先要顺应形势,科学规划先行。由农村综合管理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根据各地村庄布局特点、空心化程度以及未来10到20年发展趋势,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数量、选址及建设内容和标准规划。

二是政府投资具有刺激消费的衍生效应。政府应不失时机地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投资力度,满足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需求,又可去库存,培育经济增长点。

三是创新机制,筹好、管好、用好资金。有的省市在城市近郊采取了三个三分之一的做法,即村庄归并整理出的土地三分之一用于复垦,三分之一用于屋舍建设,三分之一用于商业开发,保证了耕地不减,也较好地平衡了建设资金。还有的地方采用地票的办法,即开发商通过公开操作平台购买偏远村庄整理出的耕地指标,置换成相对好的区位建设用地指标,较好地解决偏远村庄土地不值钱的问题。

四是重建乡村生活秩序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集成政策、整合资源。借鉴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法城村的村落搬迁经验,把国家脱贫攻坚工程中的生态移民、贫困农户危房改造等项目,以及各级政府实施的农村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合起来,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平台,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