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绿色发展变成自觉行动
把绿色发展变成自觉行动
——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南州州长向红琼
本报记者刘久锋郭少雅
“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一时增长的‘邪路’,也不走捧着绿水青山金饭碗过穷日子的‘穷路’。”谈起发展路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南州州长向红琼对记者说。
处于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黔南州,全州人均GDP仅为全国的51.7%,59.24万人仍处在贫困线以下,贫困发生率高于全省2.36个百分点。如何脱贫,黔南州作出了一篇“守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文章。
“我们正在把‘绿色发展’变成各族干部群众的行动自觉。”向红琼说,黔南州地处长江和和珠江上游,是两江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良好但又极其脆弱,守住绿水青山既是保持黔南核心竞争优势,也是保持下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
黔南州将绿色发展理念嵌入精准扶贫工作,把念好“山字经”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把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生态牌、接好产业链、发展山地特色旅游作为黔南守住绿水青山、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战略和路径选择。
“十二五”期间,黔南州累计实现减贫人口78.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7%,全州103个贫困乡镇如期实现“减贫脱帽”。“扶贫成效不能不说显著。”向红琼说。
“让农民真正摆脱贫困,不能只重视‘输血’,更要重视‘造血’。黔南州这几年,正积极探索出一条民族地区绿色脱贫之路。”向红琼告诉记者。
向红琼重点强调,为了“断穷根”,黔南州实施了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助学工程,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入学,贫困子弟考入大学都能读得起书,同时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坚决不让贫困山区的孩子输在“教育”和“健康”两条起跑线上。
向红琼说,下一步,黔南州将抢抓全国补短板等重大历史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供给侧改革,着力优长板补短板,推进山地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山地旅游、大数据、大健康医药、新型建筑建材、资源型产业、文化体育等一批战略性支柱产业,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路,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同步小康。
“我们也希望,国家能够加大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加大对生态功能区的有效补偿力度,解决中西部中小学校冬季取暖的问题。”向红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