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南繁基地——那些不回家的育种专家们

新华网三亚1月26日电(记者 赵叶苹)这是一群追太阳的人,哪里阳光好、温度高,哪里就是他们的办公室、实验田。

记者26日在鹤壁市农科院海南玉米种植基地看到,76岁高龄的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正穿着白色工作服在地里为玉米授粉。和他一样在田间劳作的还有上千名育种专家,他们利用三亚充足的阳光条件,为种子加代繁殖,为中国种业发展、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程相文1964年就来到三亚搞玉米育种,一干就是48年,48年都过着半年团聚、半年分居的生活,其中47年是只身一人在三亚过春节,家人也没法过来团聚,“因为春节前后很关键,是玉米授粉期,基地有160亩玉米,科技人员只有11个,工作量很大,每天都得从早忙到晚,错过了这一茬育种实验就白费了,晚上还得整理观察数据,他们来了也没时间照顾,时间长了就习惯了。”程相文说。

“习惯了”是程老说得最多的词汇。鹤壁市农科院副院长张守林研究员是程相文的学生,也是南繁基地第二代育种专家,他对记者说了句心里话:“我86年刚来时,大年三十站在玉米地里授粉,一听到鞭炮声就想落泪。”

哪个游子不思乡,春节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团圆日,“习惯了”是工作需要,也是一种无可奈何。记者发现,作为育种专家,他们心中最在意的不是如何过年、如何享乐,76岁、获得无数荣誉的程相文至今仍和同事合住一间宿舍。如何搞好育种、如何选育出更好的玉米品种才是他们心中最在意的事,这在“80”后科技工作者鹿红卫身上同样有着深深的印记。26日的阳光很烈,记者问他每天都得顶着太阳工作苦不苦时,他说,“我们就喜欢太阳,阳光越烈越好,这样才不会错过授粉期,反而最怕阴雨天。”

鹤壁市农科院前身是一个县级农科所——浚县农科所,该所在程相文的带领下,半个世纪里共选育几十个玉米新品种,其中“浚单20”将玉米的亩产提高到1064.78公斤,现已覆盖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内蒙等玉米主产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3000万亩。2011年,“浚单2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高度评价,温总理2011年1月22日视察鹤壁市农科院时,为浚单系列改名“永优”,勉励他们选育出永远优秀的玉米品种。

程相文说,这些科技成果的取得,有赖于国家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有赖于专家们的鼓励和肯定,还有赖于多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而且和他一样在南繁基地从事选育种工作的还有很多专家,“成绩比我高,年龄比我大,比我能吃苦的人还有很多。”程老谦虚地说。

南繁基地被誉为“中国种业硅谷”,这里每年都有数千名农业专家前来从事选育种工作,玉米、水稻、棉花、油菜、哈密瓜……品种包罗万象。近年来,南繁基地稳定在23.8万亩左右,其中选育种、种植鉴定为主的南繁科研用地2.6万亩,繁制种生产为主的生产用地21.2万亩左右。

农历新年已经到来,谈到2012年的新年愿景,程老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业科技,相信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作为一名老农业科技工作者,我希望带领科研团队,选育出更好的玉米品种,不辜负温总理对我们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