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农业资产资源评估服务中心主任郑玉红:发展..

传统农业的发展依托的是低劳动力成本、小块土地精耕细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传统农业逐步衰落,农村抛荒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农业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现在,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渡期,进程缓慢,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农地小块割据到户,每一户拥有的土地非常少,南方人均只有0.5亩。而现代家庭农场的土地规模至少也需50~500亩,才能有规模效益。目前的做法是通过土地租赁流转兴建了一批现代农场,通过租赁的方式集约土地,建设现代农场。除土地成片流转非常困难外,土地租赁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能建起的现代农场数量有限。其次是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低。不光是传统农户承包地基本采用手工劳动,就是已建起的现代农场,因生产全流程的机械化水平低,大部分生产环节也以人工为主。在劳动力成本、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农产品低价需求的三重挤压下,这些现代农场三产主业化,农业副业化倾向明显。三产化虽然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失去农业的主要功能。最后是分散的农业生产在底线退化的社会里产生了安全问题,而且十分难以管控。包括初级农产品生产安全,土壤安全、水源安全、土壤的退化。在这三个问题中,土地规模和劳动力成本太高是主要问题,安全问题依附前两个问题,前两个问题能解决,后一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传统农业在现代社会没有生存的土壤,必将消失。实现食物安全自给必须发展现代家庭农场,必须解决土地规模化和以机械代替手工劳动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因此人大代表郑玉红提出,加快推进土地丈量、登记、确权、发证,做好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工作。在确权、发证的基础上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土地流转提倡以土地入股方式流转,降低土地流转成本;成立国家农地收储公司,从各省边远地区开始,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可用增加基础养老金的方式回收抛荒承包的农地,一可解决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二可收回农地,集中低价租给现代职业农民耕种。通过二十年的时间,解决农地分散无法低成本利用问题。但是,在回收农地时,仍然要保障承包地一旦征用,土地征收款归承包业主,这是农民虽无收益却仍然不愿放弃土地的心结;鼓励现代农场单一品类的专业化生产,提高机械应用能力,减少人力支出,降低生产成本;培育区域性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为现代家庭农场提供从翻地、种植、施肥、喷药、采收、加工、储藏一系列的机械化服务;加快农产品储藏、运输、销售的冷链体系建设,消除初级农产品在初加工、储藏、运输、销售时为保鲜而人为添加的污染。(本报记者高云整理)

(责任郝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