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选育和迁地保护”项目顺利通过阶段性评估

2016年1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繁育系统进化生态生态学研究组王红研究员组织的团队承担的“特色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选育和迁地保护”项目在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阶段性评估。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大学、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以及昆明植物所9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项目进行了评审。专家在审阅了项目组提交的材料、听取汇报、质询后,经过认真评议和现场评估,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阶段性评估,结论为优秀。

该项目突出了药用植物多样性和园林植物景观效果相结合的特点,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合理选择植物种类。收集、选育和引种植物约878种,61%为药用植物,其中,民族药269种,涵盖彝、壮、藏、傈僳、傣、佤、苗族等少数民族药用植物。重点引种了国家珍稀濒危和保护植物69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5种。建立了8个专类园、2个药池和2个温室。依据传统中医药著作、中草药功能药效,以 “园中药池” 组成景观,重点体现具有少数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药用植物多样性;依据中草药化学成分和功效研究的分类基础,将植物药研究和生产的原料药用植物,集中配置在植物药基原植物区,为中药现代化、野生药用植物功能利用与潜在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展示。

专类园在主题上不断创新,体现了“园中专类园”的理念,在植物分类的基础上,按照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排列,开展植物学研究和知识的普及,以“药食同源”为主题的梨园、枇杷园、果园,突出某一类植物为主的景观和已有悠久的历史。选用以广为人知的我国十大名花系列为主题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茶花园、杜鹃园和月季园;以具重要观赏和药用价值的单子叶植物为主的专类园;以具有区域特色的山石造景的园林形式相结合的岩石园;以及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区。将具有特定的主题内容,以具有相同特质类型的植物为主要构景元素,划分出以高温干旱的仙人掌与多浆植物组合、以高温湿润的热带植物组合的温室。

专家认为,项目以重点调查和收集云南及其邻近地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体,通过对特色药用植物的选育和繁殖技术研究,以及迁地保护和展示,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功能为一体,对促进企业科普教育基地新地标建立具有重要价值,对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