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
□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左二)到阳和工业新区调研科技型企业
转型跨越,浓墨重彩。
交通体系日益完善,汽车城建设气势如虹,城市东扩高扬旗帜,民生“蛋糕”越做越大,城乡统筹“协奏曲”激昂唱响……回望“十二五”,一幕幕精彩的篇章勾勒出广西柳州经济社会昂扬上行的发展势头。
面对新开启的“十三五”发展征程,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如何在新常态下谋划新发展、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俊康。
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
记者: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发展理念必然要发生变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当前柳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您如何理解五大发展理念,并把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到柳州未来改革发展中?
郑俊康: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只有完整、辩证地把握好这“五大发展理念”,才能将其贯彻落实到具体实践之中,才能使我们的发展进入新境界。总之,“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用“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柳州未来的改革发展,并使其贯穿于“四个全面”战略推进的全过程。“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实业兴市,开发强柳”战略,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环境等各项工作,全面加快“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步伐,推动柳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6%和14.1%。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柳州市在全区绩效考评中连年位居前列,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多项殊荣,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全市发展呈现“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加快以及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全面启动和自治区加快构建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为柳州发展带来了多重叠加机遇,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柳州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区域先发优势和比较优势明显,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全区前列并率先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柳州市围绕稳增长、调结构和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市等方面作出了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十三五”柳州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受外部环境、发展阶段等各方面影响,柳州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自治区“三大定位”和“两个建成”奋斗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充分发挥实业引擎和开放引擎作用,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尽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做强产业、做好民生、做优环境、做大城市,力争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成为产业集聚、要素集聚、人口集聚的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全面推进实业兴市
记者: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五中全会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摆在发展理念的首位。柳州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但是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依然突出。柳州市如何把创新作为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实现从规模速度型发展向质量效率型发展转换的关键,以创新发展推动提质增效?
郑俊康:创新是柳州发展的发动机。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发展,着重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我们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努力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广西自主创新示范区,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努力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广西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产学研政金用结合,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创新发展机制。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加快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建设。健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大力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创新,以产业协同创新补强、延长产业链体系。探索发展和引领区域协同创新,打造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服务综合体。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支持创新人才体系。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全面提升各行各业质量水平。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力争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稳定发展支柱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这条主线,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工业提质增效扩规模,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稳定发展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智能制造转型,积极打造国家智能制造试点城市。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高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加快优化提升化工、食品、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级。全面加快柳东新区开发建设,发挥广西柳州汽车城集聚效应加快产业集群集约发展,打造全国汽车产业发展新高地、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建设先进区,形成新的增长极;进一步完善工业布局,推动产业园区优化升级。实施全产业链战略,加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智能化、高端化、聚集化、融合化为引领,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重点突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与制药等产业,培育发展城市矿产、住宅产业化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加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着力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示范效应明显、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现代化水平。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着眼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功能完善和市民生活品质提升,坚持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同步发展,努力构建产业联系紧密、上下游协调、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深入推进旅游名城建设。深入挖掘山水自然资源、民俗风情、乡村建设、历史文化的潜在价值,围绕百里柳江都市休闲旅游、民俗风情生态旅游和环都市乡村旅游三大产品板块,统筹推进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建设水平,打造百里柳江、元宝山、程阳八寨、香桥岩溶公园等一批精品景区,加快百里柳江、程阳八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将融水、三江、鹿寨建成广西乃至全国特色旅游名县。
实施开放发展战略 全面推进开放强柳
记者:封闭导致落后,开放带来进步。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总结继承,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放也决定着柳州的未来。柳州如何坚持开放发展?
郑俊康:开放,是柳州发展的推进器。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封闭只会抑制自己的生机。30多年来,柳州市奋力投身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之中,经过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将发展视野、发展触角逐渐扩展和延伸至全球范围,从昔日南方一个比较闭塞的传统工业小城,嬗变为今日渐具“国际范”的西南制造业重镇,并正在努力升级为地域性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五中全会将“开放”列入五大发展理念,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这让柳州市上下更加坚定了大力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自治区打造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等有利契机,把拓展对外交通新格局、构建区域物流节点(或中枢)作为柳州未来发展生死攸关的大事,从战略全局高度来全面统筹、全力争取、全速推进,全力推进柳肇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提升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着力打造广西构筑“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门户的重要节点城市。
全力提升交通枢纽地位。把拓展对外交通新格局、构建区域物流节点(或中枢)作为柳州未来发展生死攸关的大事,从战略全局高度来全面统筹、全力争取、全速推进。积极借助和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规划,依托广西打造国际通道、战略节点和重要门户等重大机遇,全力推进铁路项目建设,并力争打造成为广西构筑“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门户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时,加快推进焦柳铁路扩能改造,积极谋划推动柳州至百色等南下、北上铁路项目,协同推进广西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让更多的铁路在柳州交汇。依托已建、在建及规划新建的十条贯穿柳州的高速公路,构建沟通广西周边各省市的公路通道。统筹城乡交通规划建设,持续提升综合交通通达能力。围绕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柳江—黔江)建设,全面提升航道等级和通航能力,打造桂中地区乃至贵州省最快的出海、通航的黄金水道。加快推进柳州机场改扩建,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打造广西航空物流中心。科学规划建设交通枢纽场站,确保多种运输方式实现有效衔接。
增进区域合作引领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融入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建设发展,依托比较优势,发挥集聚效应、纽带效应和示范效应,不断强化龙头城市的产业支撑、要素支持和引领带动作用,逐步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合作体系,全面打造西江经济带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产业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主导柳来河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广泛参与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积极融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发展。加强与港澳地区在金融、保险、贸易、中介、文化、旅游、会展等高附加值产业上的接触与合作,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深度结合,加快形成开放竞争新优势。加大招商选资、引智引技力度,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努力打造面向东盟的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和物流基地;拓展深化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领域和内涵,逐步提高柳州自主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果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全面加强口岸建设发展,加快柳州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打造陆运、水运和航空“三位一体”的口岸经济。
实施协调发展战略 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记者: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协调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发展短板。对于柳州而言,协调发展主要是解决哪些问题?
郑俊康:协调,是柳州发展的平衡杆。全面建成小康,重在“全面”二字,着重解决的是发展中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发展中不平衡问题的不二法门。对于柳州而言,协调发展主要是着力解决新型城镇化的问题。我们要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顺应现代城镇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布局优化、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具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抓手,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7%,把柳州建设成为市区建成区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200万人以上、引领西江经济带发展的龙头城市。
科学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坚持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依托、重点小城镇为基础,经济联系紧密、功能互补的城市发展格局,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一圈一带四轴”新型城镇体系。以增加承载农村转移人口数量、提升市区综合服务能力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中心城市。强化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集聚功能,促进县城向城市转型。推广国家建制镇试点建设经验,打造一批合理分工、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重点小城镇。重新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启动北部生态新城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对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别化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环境等政策。
大力提升城市、城镇建设品质。按照特色和宜居方向,推动中心城市和县镇实现向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发展。彰显山水城市特色,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优化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适当超前建设和完善综合交通设施,深入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提高公共交通承载能力,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统筹城镇电力、通信、给排水、燃气等地下管网建设。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与建设和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确保城镇供水安全。积极创建海绵城市,完善防洪排涝体系。
积极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强化柳东新区作为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持续提升新区产业驱动力、创新驱动力、环境驱动力和教育驱动力。大力推动柳江、鹿寨、柳城与中心城市产业无缝对接。积极发展柳州北部经济带。以“互联网+”和大数据引领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统筹实施智慧政务、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卫生、智慧教育等一批重大信息化项目。用绿色化方式提升新型城镇化,促进城镇化绿色低碳发展。
有序推进就地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围绕县城和重点城镇发展推进就地城镇化,以增强乡镇要素集聚能力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集聚能力。促进现有农村人口向中心镇集聚。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夯实保障基础,增强居民对就地城镇化的认同感,稳固心理基础。不断优化人口资源和就业创业环境,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充分就业、稳定就业、素质就业和权益保障。进一步提高城市、城镇治理水平。提高城市、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打造美丽柳州新形象
记者: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深情描绘的美丽中国,激发亿万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柳州如何以绿色发展赢得美好未来?
郑俊康:绿色,是柳州发展的保鲜袋。绿色发展,强调的是生态文明的进步,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着眼的是可持续的发展,追求的是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宜赏的美好家园。随着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绿色发展,必须注重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为抓手,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地干净”的美丽柳州。我们相信,沐浴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阳光下,柳州市明天的全面小康生活一定更美好。
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和用途管制,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科学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布局建设决策过程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管护。深入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持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65%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并稳定37%以上。深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和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环境损害赔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加快花园城市2.0版升级建设,打造以“紫荆花都”为品牌的“缤纷花园之城、灿烂人文之城、绿色生态之城”,努力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深入推进美丽柳州乡村建设。巩固清洁乡村成果,持续推进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实现农村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幸福、乡村和睦安宁。统筹推进村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好“最后一公里”建设管理问题。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优化村庄布局,提高村落规划和民居设计水平,科学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广使用农村建房图集,注重乡土特色打造,保护开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基本实现屯级道路硬化。以培育新型农民、优化家风和文明乡风为重点,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和绿色村屯创建,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活低碳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加快打造区域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构建工业生态产业链。以绿色化、生态化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园区。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种养业。推进低产林改造,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发展生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推动城镇环保设施建设运营产业化。立足三柳高速沿线地区的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和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将三柳高速经济带打造成广西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强化节能减排降碳指标管理,努力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加强高耗能行业能耗管控。构建畅通高效的天然气输送网络。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水资源管理。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围绕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柳北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对产业存量实施循环化改造、增量进行循环化建设,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实施共享发展战略 提升幸福柳州新水平
记者: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对于柳州来说,当前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北部偏远山区贫困人口还比较多,这是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柳州市如何采取更有力的举措,让380万各族人民共同迈入小康?
郑俊康:共享,是柳州发展的定盘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的“共享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诠释。“十三五”时期是柳州深入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个五年中,“共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作一幅壮美画卷,那么发展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而共享则是其中最温暖的主题。我们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进精准扶贫、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提高城乡居民基本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确保到2020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因人因地施策,精准实施“七个一批”,采取“大会战”等超常措施,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确保到2020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村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立健全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为重点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做好贫困户贫困村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做好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到人。扎实做好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扎实推进贫困农民教育培训。抓好交通路网、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异地搬迁等工作。稳步推进金融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等机制,深入推进产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系列扶贫工程。建立完善全社会支持参与扶贫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全社会扶贫的合力。
建立完善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就业压力,促进就业创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和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基本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深入实施妇女发展规划和儿童规划,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健全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完善救助工作机制,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良性发展,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国家卫生城市升级版,将柳州建设成为健康城市。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实行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健全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诊疗体系智慧医疗网,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优先保障基础医疗机构建设,建立适应性强、快速高效的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医,逐步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防控应急体系,建成覆盖全市的紧急医疗救助网络。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落实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