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聚焦】本期焦点:甘肃粮食生产缘何实现十连丰

作为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重大举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整建制推进,使得粮食作物整齐划一,实现了大面积均衡增产、稳产。甘肃还通过实施农业部西北西南地区玉米、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项目,发挥了增产示范作用;同时落实玉米保险605万亩、马铃薯保险638万亩,减轻了灾害损失。

甘肃粮食生产缘何实现十连丰

——写在2013年全省秋粮及粮食总产取得丰收之际

秋收冬藏,又到一年收获盘点之际,丰收的喜悦弥漫陇原田野。一片片青纱帐的玉米秸秆迎风沙沙作响,在晚霞中私语呢喃;一棒棒金灿灿的玉米占满农家院墙,展现着丰收的画卷;一张张憨实的笑脸,映照出农人辛劳一年获得的满足。

11月初,从甘肃省农牧厅再次传来捷报: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克服了严重干旱、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因素,全省秋粮丰收已成定局。秋粮总产和单产预计均比去年增长,有力弥补了夏粮因旱减产的损失,促使全省粮食总产达到年初预期的1100万吨以上的目标,为保障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强劲支撑。

在连续遭遇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甘肃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十年增收,背后有哪些秘诀?

旱作技术,一枝独秀,力保增产增收

十年九旱,是甘肃省情。今年上半年,旱魃再次光临,严重的冬春连旱炙烤陇原大地,冬小麦、冬油菜苗情下降,有的地方发生枯萎死苗现象,夏粮生产呈现出面积、单产、总产“三减”趋势。

由于夏粮只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71%,对全年粮食影响较小。同时,该省推广的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长势明显好于露地小麦,春旱时节长势茂盛,叶片深绿,而露地小麦长势较差,叶片淡绿。夏收时节,全年推广的200.41万亩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363.3公斤,较露地小麦平均亩产233.5公斤增产56.6%。

更重要的是,该省根据常年春季干旱、全年雨量集中在7、8、9月份的自然规律,坚持压夏扩秋,调整夏秋作物比例,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马铃薯,进一步扩大秋粮面积。据全省农情统计,今年全省秋粮面积达2857万亩,比上年增加46.2万亩。

今年是该省实施1000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的第一年,陇原大地,一行行全膜双垄沟撑起了旱作农业的“龙脉”,把天地甘露纳藏。秋覆膜将去年的秋雨聚集起来,秋雨春用,为春播下种集蓄了良好墒情;春季顶凌覆膜的耕地,白色膜面下蒸气腾腾,原本干燥失墒的黄土地变得湿润了。

5月份“卡脖子旱”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地膜下“享受”墒情。6、7、8月份正是今年雨水较多时节,几场透雨,全膜玉米“蹬”着劲拔节生长。9、10月份,一片片玉米田彰显着农技推广人员的骄傲神情,玉米秸秆齐刷刷高约两三米,玉米棒子饱满,像小伙子的胳膊粗。同样,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枝繁叶茂,秋收时,“隆隆”的挖掘机开过,黄土里露出白白胖胖的新鲜马铃薯,一派喜人的景象。

据甘肃农情统计,截至10月底,该省秋粮已收获2473.6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6.6%。其中,玉米收获已近尾声,收获1443.5万亩,马铃薯已收获950万亩。预计全省玉米面积1468万亩,预计总产量550万吨,同比增加45万吨;马铃薯面积1042万亩,预计总产量1400万吨,折合粮食245万吨,同比增加5.5万吨。

“这几年,甘肃粮食增产全倚仗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了。”省农牧厅主管种植业的副厅长杨祁峰深有感触地说:“这项技术在省内、国内率先闯出一条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变传统技术为现代技术的旱作农业新路子,今年,我们进一步完善、规范、高标准推进,实现了科学抗旱。”

旱作农业技术充分挖掘出粮食增产的潜力,以秋补夏,为该省全年粮食生产渡过难关,为全省粮食丰收奠定了扎实基础。

高产创建,均衡稳产,创出最高纪录

春种时节,该省中东部旱作区的梯田上,机械覆膜后,一片片地膜田连片成带,映着阳光泛着耀眼的白光;秋收时节,一片片玉米如旗如帜,成林成带,一株株玉米长得整整齐齐。

作为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重大举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整建制推进,使得粮食作物整齐划一,实现了大面积均衡增产、稳产。

今年,农业部安排我省创建280个粮棉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安排在74个县市区和3个国有农场实施,实现了全省所有纯农业县高产创建全覆盖。其中,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达135个,马铃薯53个、大豆6个、糜子1个、荞麦1个、蚕豆1个;秋粮作物占粮食作物万亩示范片的70%。

“不同于一般地方,这块地种小麦、那块地种糜子,而是集中连片种植同一种作物,高产创建就是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把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成功的高产模式,向整乡镇、整县辐射推广,集中打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高产示范区,最大限度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省农牧厅种植业处处长李福研究员向记者解释。

各地在实施高产创建中涌现出了一批高产典型。由于强化行政推动,依靠科技,加大投入,集成推广成熟技术模式,促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为持续提升该省粮棉油综合生产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秋收时节,河西的春小麦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玉门市昌马乡承担着该省2013年春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农业部5位专家组成的部级抽测验收显示,平均亩产高达665.3公斤,创出了目前全国春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最高纪录。

庄浪县在郑河、韩店两乡镇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秋收时测产验收,示范区平均亩产高达3158.0公斤;崇信县实施的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经省级专家测产,新窑镇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750.34公斤,柏树乡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738.8公斤。

这些高产创建示范片,带动了全省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高产创建的最终目标不能停留在‘万亩示范片’上,要把力量和资源向中低产田聚焦,努力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实现更大范围的高产。”省农牧厅总经济师梁仲科强调。

强化落实惠农政策,营造抓粮氛围

粮食丰产,还在于全省上下一致努力,强化粮食增产多项措施。

该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上的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特别是及早落实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3.03亿元,落实中央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5亿元,落实国家和省上旱作农业专项资金4.6亿元,以及粮食直补、产粮大县奖励、测土配方施肥等资金扶持,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特别在发生干旱、洪涝、冰雹、病虫害等严重灾害时,省上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导农业生产各项工作。行政推动力度加大,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科技人员科技兴粮,营造了各方关心支持粮食生产的浓厚氛围。

该省今年加强灾害预警预报,下发各类预警信息30余次,下达1130万元救灾资金,帮助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特别是针对6月份以来阴湿多雨带来的马铃薯晚疫病,我省提前预防,虫口夺粮,做好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省上从省长预备费中安排2000万元全力支持防控。省农牧厅派5路工作组赴各地督导,并实行了一周两报和属地责任制,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省共投入农药760吨,投入机动喷雾器1.06万台次、手动喷雾器79.64万架次,有效控制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危害,确保了马铃薯增产增收。

该省还通过实施农业部西北西南地区玉米、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项目,发挥了增产示范作用;同时落实玉米保险605万亩、马铃薯保险638万亩,减轻了灾害损失。

春种秋收,全省干部群众精心耕耘,共渡难关,迎来了沉甸甸的金秋季节,获得了仓廪充盈的踏实。(记者 王朝霞)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