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工程院院长周济:助力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访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助力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重大机遇。”对当前全球科技发展形势,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周济有着深刻的认识。

周济认为,党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深刻把握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而未来科技往哪方面发展、怎样和产业结合,需要高水平的科技咨询研究队伍,为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撑。作为我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在“十三五”期间应该能够大有作为。

要为国家找到应该瞄准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力争在一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周济说:“回顾历史,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同技术革命密不可分。工程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催发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并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

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周济说,新科技革命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提速,产业更新换代加快。

“21世纪,创新能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周济说,近年来,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等计划,德国率先发布了“工业4.0”战略。这些战略的主要目的都是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工程化产业化水平。

“工程科技承担着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大任务,是科学技术改变世界的直接工具。作为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中国工程院的重要责任就是推动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周济说,工程化、产业化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紧融合在一起,是将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变成产品、服务的过程,是科技创新实现社会价值的关键途径。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完成工程化并面向市场实现产业化,才能真正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

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和引领。“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周济说,这些不足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缺乏核心竞争力。

“科技领域就是一个无形的竞技场,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是市场换不来的。”周济说,我国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走在前头,就要在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始终抓住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这个关键,特别是实现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把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周济说,正视差距也不要妄自菲薄。当前,中国工程科技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有的已经开始处于领跑位置。我国还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十三五”时期,中国工程院就是要为国家找到应该瞄准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力争在一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我国在载人航天、高速铁路、北斗导航、超级计算机等工程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有竞争力的成果。”周济说。

继续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加强院士队伍建设

“院士是我国科技人员的最高学术称号,院士群体在科技界具有示范作用,是风向标。中国工程院要发挥院士的引领表率作用,要保证院士队伍的纯洁性。”周济说。

院士们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推动科技界出思想、出谋略、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院士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时院士遴选受非学术因素干扰过多、院士兼职过多等,这些问题都给院士队伍形象带来了不良影响。

周济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和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中国工程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中国工程院章程》进行了修订完善。在改革院士候选人提名途径、完善院士增选机制,增加全体院士终选环节,调整候选人年龄、身份规定,完善候选人材料公示和投诉调查机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2015年,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了70名新当选院士和8名外籍院士,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总体上看,我院将改进完善院士增选制度与完成本次院士增选任务紧密结合,新的改革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院士增选的制度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这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完善院士增选制度、做好院士增选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周济说。

他说,“十三五”时期,中国工程院将进一步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院士的领军表率作用,围绕院士称号的学术性、荣誉性,坚持院士的标准和条件,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不断优化院士队伍的学科、年龄等结构,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人才吸收到院士队伍中来,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工程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做好战略咨询工作,选好题目,选准题目

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是中国工程院的主要工作。2015年,中国工程院成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十三五”期间,中国工程院将如何提升智库水平?

周济说,近些年来,中国工程院借助院士等智力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咨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2012至2014年,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的‘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经过大量调研考察,形成了《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为国家城镇化发展提出了‘人的城镇化’等重要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为中央决策实施《中国制造2025》作出了贡献。”周济说,2015年共立项咨询研究项目120项,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的研究报告共计60份。

“近些年,我们的咨询研究项目的数量有较大增长,今后要稳定项目数量,强化研究质量。做好战略咨询工作,提升咨询研究项目的研究质量,核心是选好题目、选准题目。”周济说,“十三五”期间,中国工程院将把战略咨询作为思想库建设的核心任务来抓。

他同时表示,“十三五”期间,工程院将完善智库试点工作方案和相关规章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坚持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建设好专业研究队伍,靠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

“中国工程院有优质的智力资源,我们的建议都是基于科学的调查研究提出客观独立的咨询意见,这些都是我们开展战略咨询的特色和竞争力。”周济说,未来要立足我国国情,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行业发展中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继续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原则,为国家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原标题:助力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科技界高层谈创新⑤)——访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周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