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转型促进生态发展
农业部将调优洞庭湖区及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
以产业转型促进生态发展
本报讯(记者焦宏)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推动生猪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近日,农业部先后派出调研组赴湖北、湖南两省,专题调研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和粪便综合利用问题,深入了解洞庭湖区禁养区划定、生猪粪便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使用等情况,谋划调整优化洞庭湖区生猪养殖的具体措施和技术路径。
南方水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也是粮棉油猪的主产区和主销区。近年来,随着生猪生产加快发展,南方水网地区养殖总量越来越大,由于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农牧结合不够紧密,导致粪便综合利用难度增大,生猪养殖与水环境保护矛盾比较突出。尤其在洞庭湖区生猪大县分布集中,规模猪场数量较多,生猪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面临一些新问题,加快推进生猪养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为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协力推进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农业部将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结构布局调整优化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以产业转型促进生态发展。今年农业部计划在南方水网地区创建100个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选择10个县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创建工作,在洞庭湖养殖区选择2-3个县先行开展生猪养殖布局调整试点。目前,湖南、湖北两省畜牧兽医部门正按照农业部要求开展摸底调查,对畜牧业绿色示范县创建活动进行研究部署,加快推进畜禽规模养殖禁养区划定等有关工作。
“十三五”期间,农业部将加强规划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开展绿色发展示范创建,扎实做好生猪粪便综合利用等工作,以洞庭湖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转型升级。到2020年,洞庭湖区33个县(市)生猪养殖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规模养殖场配套粪便处理利用设施比例达到85%,养殖密集区粪便实现集中处理,生猪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逐步提高,逐步建立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猪养殖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