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记者 杨颖慧
县新闻中心 徐张赢
本报讯 去年,海盐积极推进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五大工程”,优化调整农业资源要素和农民收入结构,“三农”工作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技术“高大上”
农业更“智慧”
农业育苗大棚里,除了“主角”苗种,居然还有摄像头、传感器、水帘机及自动流水线,俨然一幅“工厂生产车间”的景象。没错,这就是海盐运用了物联网技术之后的海盐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大棚。
一个安装在海盐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全金手机上“农场管家”的软件,让他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他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和调整大棚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多个环节。“现在的农业管理技术越来越先进了,我们这些从事农业的人也得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步伐。”王全金感叹道。
海盐的葡萄栽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已小有名气,这从每年海盐农科所举办的全国葡萄栽培技术培训班的火爆程度就可见一斑。县农经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海盐农业在很多方面拥有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通过试验、研究和不断积累调整,形成先进技术后加以推广应用,得到了市场和广大农户的认可。
买飞机喷农药
海盐农民很“时髦”
人勤春来早。海盐丰联农场的400多亩小麦和100多亩油菜近期正处于管理期,虽然大规模的种植农忙季还未来临,但是农场主人蔡国良一点也不闲。春节过后,蔡国良就带着几名农机操作手仔细检修即将投入使用的翻耕机、播种机和植保机。“我们为什么这么认真维护这些机器,因为农场劳动效率的提高就靠他们哩。”蔡国良说。
2009年开始经营农场的蔡国良告诉记者,前几年,农场请帮工就要40多人,如今在这些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的帮助下,工人数量常年维持在5人。去年,蔡国良一口气买了6台农机设备,其中包括两架植保飞机,共花费300多万元,按照国家和海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他申请的部分农机能在获得中央财政补贴后,继续获得县财政追加的20%补贴。
2015年,全县合计申请农机具314台套,农户投入资金2200万元,各级财政补贴976.4773万元,列全市第一。
为了持续普及农业机械化,海盐还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做好农机购置贴息贷款工作。“今年农场准备再购置一台东方红903大型拖拉机,但这台拖拉机要13万多元。”种粮大户张冯良告诉记者,“好在县里推出了农机贴息贷款政策,我可以考虑贷款购买。”据悉,2015年,海盐共有28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享受贷款贴息政策,涉及财政贴息资金77.76万元,直接降低了农户购机成本,带动了农户购置大型、新型农机设备的积极性。
特色产业兴起
社会化服务日趋完善
近年来,海盐注重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从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3.9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42.9%,其中千亩以上功能区16个。全县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3个,总面积9.3万亩,其中省级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特色精品园5个。
海盐重点突出园区的产业提升和优化布局,沈荡蔬菜、武原葡萄、通元湖羊等区域板块集中成形,秦山芦荟、西塘桥野鸭、澉浦铁皮石斛等特色产业已然兴起,相继形成了全省最大的万亩红地球葡萄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设施芦荟种植基地等,凤凰和湖山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年总产值超7亿元,综合效益较园区外提升20%以上。
海盐农业社会化服务也获得省领导点赞,并成功入选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以粮食产业和畜牧产业为重点,目前已有不少农业主体开展或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了海盐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文章来源: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