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退守菜籽油产业亦遭“狼来了”
近日,“进口菜油掺进国家临储库存”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曾经并不太受人关注的菜籽油行业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了解菜油行业的人都知道,目前的中国菜油,正像大豆产业一样遭遇“狼来了”的危机,一场生存与毁灭的考验摆在眼前。
内外倒挂油菜种植面积下滑
“进口菜籽油流入国储库”事件折射了很多问题,除了监管缺失及利益问题之外,菜籽油加工行业产能过剩、油菜产量不高、面积下降等短板也随之再次浮出水面。早在2002年之前,国产菜油在国内食用油市场中还处于绝对的“霸主”地位,但此后便逐渐沦落为第三把交椅,随着植物油终端消费的持续增长,大豆、棕榈油进口迅猛发展,菜油地位一落千丈。终端企业产能过剩、分布散乱、准入门槛较低等因素,更加速了国产菜油行业的沦陷速度。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农业部统计我国油菜籽播种面积10575万亩,较上年减少445.5万亩,减幅4%,为连续第三年下降。而业内人士认为,2012年全国油菜籽种植实际面积减幅应高于这一数值,预计比上年减少1700万亩,减幅近16%。“国内菜籽种植面积逐步呈下滑趋势,收储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种植者年龄上由中青转为老幼,生产上机械化推广仍然存在地域性限制,平均单产水平下收入增速太慢;另一方面是生产资料成本大幅上涨,抵消了托市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银河期货农业分析师梁勇坦言:“目前由于菜籽种植在收益上的大幅下滑,直接造成了农民种植积极性的下挫,种植面积下滑让人感到十分担忧。”此次进口菜油流入反映出我国菜油行业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其价格的内外倒挂。严重的国内和国外市场价格差使得不少企业铤而走险。资料显示,今年10月25日,国产菜籽价格5200元/吨,菜籽油价格为9900元/吨;而进口菜籽价格仅4325元/吨,菜籽油价格7750元/吨;进口菜籽和菜籽油价格分别比国内低875元/吨和1150元/吨,差价十分明显。按照进口菜籽油和国产菜籽油差价1000元/吨计算,此次掺入的1477吨菜籽油可使企业获利147.7万元,对于本就利润不高的收储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收入”。“企业都是利益为先,进口菜籽油的价格比国内低一大截,加上转基因菜油和国内的菜油区别度不高,为一些受利益驱使的企业创造了‘浑水摸鱼’的机会。”国都证券农产品分析师赵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数据显示,2007~2008年间,我国进口菜籽油29万吨左右;2012年至2013年度,我国进口菜籽油提高到159万吨,短短5年间,进口量增加了5倍有余。“这些菜籽油大部分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多是转基因菜籽油。数据十分可观。”赵博告诉记者。
收储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却不是长久之计
不少业内人士呼吁,提高油菜籽产量,才是目前菜油窘态的解决之道。国家托市收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但由于其价格的高企,往往在企业收购中不占优势,依然是进口菜籽更加受到青睐,治标不治本。“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问题在于,国家目前的政策也是无奈之举,如果不对国产菜籽进行托市收购和补贴,国产菜籽必然会在市场中无法存活,农民种的菜籽没人收,进一步挫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但是继续这么下去,导致种植成本进一步增高下去,也会让产业越发难过。”赵博说。中信建投经济咨询总监周锐指出,政府实施的托市收储政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保障了农民的利益,维持了粮油储备平衡;另一方面却遏制了菜籽油的市场化特性,容易导致菜油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差异。他认为,未来应调整政府管制力度,让菜籽油重归市场化调控不失为良策。据资料显示,目前湖北省是我们油菜的第一产区,种植面积1800万亩,产量稳定在230万吨左右。传统的油菜产区中,江苏、安徽等省的油菜种植面积呈下滑趋势,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也在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湖南、四川等省的油菜种植面积上升明显,分别位于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在1100万吨,整个油菜籽加工行业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背景之下,很多企业开工率降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濒临倒闭。梁勇认为我国油菜籽产能利用率不足一半。他说,在我国油菜籽压榨企业中,大部分以国产油菜籽为原料,不过近些年来,压榨进口油菜籽的企业逐渐增多,且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其实在很早前,记者就曾就目前油菜籽行业的尴尬局面采访过多位业内人士,当时多位专家就表示产业未来让人担忧。长久以来,这个行业在上游农民弃种、中游菜籽价格一刀切、下游压榨规模分散、货源短缺、终端菜油市场定价权失衡的情况下艰难前行。如今这一劫终于走到了眼前,“主产区大量产能被闲置、非主产区行业巨头大兴土木”,国家收储虽然已经是在尽可能去延缓这个态势,但依然不是长久之计。如今随着进口菜油大举的入侵,我国三大油品已经一个半捏在外国人手中,不得不让人担忧。面对这种情况,赵博表示:“如果要摆脱这个局面,必须坚守自己阵地,保证产量的情况下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国家应该对油菜籽的种植给予一定的补贴,而不是以收储去保证利益,从根源去医治。如果菜油产业也走向豆油一样,未来我国油脂就很难了。”
转基因食品好坏暂且不论 大量进口就是隐患
在这个事件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那就是进口菜油是转基因的。面对中储粮的一再辩驳,这不禁让人对于转基因菜油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疑问。记者从北京市几家菜市场了解到,有的市场中转基因菜籽油不仅仅是和同类非转基因油调和在一起,还与其他油品调和在了一起。在北京锦绣大地市场,转基因菜籽油还被用作调和芝麻油。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又是为什么呢?北京朝阳区畅心园农贸市场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摊贩这样告诉记者:“菜油相比香油本身价格就要低,而目前来讲,转基因菜油跟国产的非转基因菜油相比又是一个巨大的差价,一些油脂加工厂肯定是看到这其中的巨大利差,从而勾兑和调和,这样利润就可以成倍翻番。在我们这里,如果想买稍微便宜点的香油,都是勾兑调和的,而贵的,一般都是纯的。至于转基因油品,反正我们自己是不吃。”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国进口250万吨的油菜籽,大部分来自加拿大,约为180万吨。段连伟表示,加拿大油菜籽“十有八九”都是转基因品种。东方艾格油脂分析师常桂先也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内的食用油品种中,大豆油中转基因豆油已经占比90%以上,菜籽油中转基因菜油也占据了近50%的份额,并且比例还在不断上升。有媒体报道,从中国开始托市收购菜籽油的5年间,中国的年进口菜籽油量从29万吨上涨到159万吨,这些菜籽油绝大多数是来自加拿大的转基因菜籽油,5年间转基因菜籽油的进口量增加了4倍。另一方面,由于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如此大量进口转基因产品,也让很多消费者心存顾虑。农业问题专家臧云鹏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现在很多人事实上已经不得不吃转基因大豆油或菜籽油,但从心里上,其实还是希望吃到非转基因的食品。至于如何看待这一矛盾,在常桂先看来,其实完全可以跳出技术争议。他认为,即使只就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来讲,大豆和菜籽进口量的大增也值得警惕。如果纯粹依赖进口,等到国际价格上涨时,中国将只能被动埋单。事实上,国外大豆和菜籽的产量会受天气因素影响,每年都有波动。(徐若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