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生态环境修护联盟在京成立

中国绿色生态环境修护联盟成立大会会场

本报讯(记者 王军)2月25日,“中国绿色生态环境修护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工作会议在京隆重举行。“联盟”由农之声传媒、中国绿色农业联盟联合百余家长期从事生态环境治理、土壤修护事业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发起,以倡导“环境优美、土壤生态、作物营养、人类健康”为主题,以为行业交流搭建平台,为会员服务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宗旨。来自发改委中国投资论坛环境资源和生态治理专业委员会、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省产业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PPP研究院、河南省土壤调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绿色农业联盟及山东谷丰源生物科技集团、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江苏科邦生态肥有限公司、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瑞丰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农瑞利源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代表、农资经销商、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约200余人参会。
与会专家代表围绕我国当前生态环境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农产品安全等话题展开研讨对话。会议还审定通过了“联盟”理事会章程,讨论了“联盟”机构设置方案,成立了第一届理事会及秘书处,发表了“联盟”倡仪书,确定了秘书处工作内容。

中国绿色农业联盟执行副主席郭向朝在致辞

会上,联盟发起单位、中国绿色农业联盟执行副主席郭向朝在致辞中表示,“联盟”成立后将着力打造产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及信息服务中心、环保产品、绿色农资及农产品市场产销对接服务中心四个平台,为广大的会员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农资与农产品流通与消费环境。

联盟发起单位、农之声(北京)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霞

联盟发起单位、农之声(北京)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霞介绍联盟筹备过程。她表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的污染与生态环境在急剧恶化。百姓渴望碧水蓝天,渴望能吃上放心菜,喝上放心水,生活在健康、绿色、环保的大自然中。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任务。农之声传媒在基层地走方调查中,听到最多的呼声就是“修护病害土壤、保护自然生态、还农产品原生态味道”。为此,由农之声传媒与中国绿色农业联盟牵头,聚合了以政、产、学、研、推、用多方面的专家代表与企业,经过反复调研,多方商讨,集众人之智慧,决定成立“中国绿色生态环境土壤修护联盟”,并提议召开第一届理事会工作会议。通过打造“联盟”平台,从源头上保护和维护生态与土壤的本色。

农业部原部长何康、原化工部副部长李士忠及嘉宾代表共同为“联盟”成立揭牌。

农业部原部长何康讲话

农业部原部长何康(前排左三)、原化工部副部长李士忠及嘉宾代表共同为“联盟”成立揭牌

首任联盟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江苏省产业研究院院长欧阳平凯在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江苏省产业研究院院长欧阳平凯作为首任联盟理事长,他在发言时指出,“中国绿色生态环境修护联盟”的成立,是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举措;是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吹响号角的一次盛举。 “联盟”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共同体,使命是协同创新,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各成员单位共同付出、共同收获,最终实现共赢,科研院所要用技术、知识和人才服务企业,企业要用资源和产业平台支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广东瑞丰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联盟”成立核心发起单位在会上进行了发言。公司总裁陈秋雄希望通过“中国绿色生态环境修护联盟”的成立,能为行业和企业打造一个资源、信息共享、科技创新、产品+服务的平台,共同推动绿色生态环境、健康农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安全农业做出更大贡献。
上午进行的“联盟”成立大会上,各位专家代表对“联盟”的章程、定位、工作内容、未来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讨论并通过了“联盟”章程,推举产生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及秘书处成员,通过了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下午的会议中研讨了三方面内容。
一是举行了第一届理事会工作会议,与会代表商定2016 年工作计划和主要工作内容;二是研讨江河环境治理、肥料科技创新、土壤修护、基地对接、农资产品产销对接、企业投资融资等内容;三是围绕“联盟”秘书处如何发挥平台、服务好会员、创办好农之声杂志(内刊)、网站、开好会议论坛和绿色农资产品展会进行了对话与研讨。
发改委中国投资论坛环境资源和生态治理专业委员会、山东谷丰源生物科技集团、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江苏科邦生态肥有限公司、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农瑞利源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百余家企业参会。
中央电视台(CCTV-7)、央广网、央视网、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农资传媒、中国农村科技等新闻媒体对会议盛况进行了报道。

(责任郝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