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谈我国农业政策及面临的粮食问题

方言:粮食九连增以后中国农业进入了新的阶段,过去九年农民得到了很多的实惠,农产品也有较大的增加,但是在农业取得很大成就的时候,我们也要看到我们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第一,粮食“九连增”,大宗农产品进口激增;第二,农业补贴大幅增加;第三,资源环境约束,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四,如何保护主产区积极性。

首先我们看一看阶段性的变化,在1998年出现农业新阶段粮食到现在经过了10年,出现了总量已经趋紧,2000年粮食出现贸易逆差,去年粮食已经到达了高位。

(PPT图)这张图表反映了我们大宗商品的情况,特别是去年的水稻进口都非常多。看一下农产品和我们进口1998年的关税配额,当时配额体现的是红线,蓝色的是2010年的进口值,绿色的是2020年的进口值,我们可以看到在谷物、小麦、玉米、大米进口的过程当中,总的来说还是关税配额之内的,还是有关税配额保护。但是食糖和棉花还是超过了1倍,未来对于食糖、棉花,以至于像大米是个什么态势,有关部门也非常关注。

(PPT图)这张图是2010年以后,看一下中国的农产品进口,中国的农产品进口和世界大宗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关系,左边这张图是世界产量和世界贸易的关系,蓝线代表贸易量在整个产品中的作用,右边这张图反映中国进口在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我们看到大豆我们已经占到59%,棉花也占了一半,棉花主要是国内的价差导致的。其中大豆增长比较多,紫色这片区域是这些年来的进口量。

从国际粮食的进口情况来看,现在各大洲粮食有所不同,北美更高,到了非洲最低,亚洲是200的公斤。但是在亚洲不到300斤当中中国占有是比较高的。给大家一个总体判断,全球现在到底缺不缺粮食?总量是不缺的,但是主要是贫苦导致了粮食占有率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非洲。大家可以看粮食在10多年间贸易量增加了8000万吨,有钱可以买到粮食,非洲主要是因为经济导致了粮食的短缺。

看一下中国在中央财政的支出,左边这张图是中央对三农的投入,在这里我要做一点说明,从2003年那个时候中央对于三农的投入主要局限在农业生产方面,到了2007年以后就逐渐增加,最后国家对于三农的投入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上面,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大概基本上占了一半。改善环境、给农民补贴,保农民收入等等这方面比重比较大,相对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全部加起来大概是1000亿左右,基础设施是1000亿,用于粮食生产是5000亿。

右边这张图是中央和地方加起来对农业的投入,这里面有很大地方的成分。这里面我们也看到,紫线8000多亿,8000多亿是总量的投入,绿线是政策大概有6700多亿,底下有-296的,那个时候价格是比较低的,当时价格和实际价格是背离的。这几年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下跌增长比较快,现在到了1300亿左右。

关于中央补贴的问题我们要两方面来看,比如美国农民从国家获得的补贴占整个收入47%,中国只占到了4%,还是相对比较低的。但是对于中国这么大的农民基数来讲从中央支出还是很大,现在按粮食面积播种来讲一亩已经达到了320块钱,基本上1斤粮食中央要补贴1块钱,其中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亩均76元。

(PPT图)这张图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的情况,现金收益基本上2011年和2012年没有动,前几年都是增加的,国家的补贴以及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出现了一个问题,大宗商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这就是我们所谓说的天花板价格,这就反映在棉花价格上面。糖的价格有的时候也是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所以,大幅度的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小步快跑的这种政策的趋向下一步怎么看?如果出现国内倒挂对国内产业是一种冲击。

在政府指导性的价格下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最低收购价和临储价,政府指导价成本利用率非常大,这个PPT当中就反映不同产品成本利用率的变化情况,在会议印发的资料都有,我在这里就不说了。同时政府锁定的价格对大宗农产品价格产生了一些影响,政府出台的价格就变成市场价的基价,这样对市场的弹性就非常地小,基本上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形成的影响就小得多,而主要依靠在政府身上。

还有一个问题是,资源环境的约束,中国粮食“九连增”、“十连增”,下一步继续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越来越小了,从2007年15.8亿亩到现在已经是16.8亩亿,下一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特别是本届政府开始还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对于土地来讲是一个什么态势?现在土地耕地的面积还是用2008年国土资源部的普查数18.24亿亩,但是这5年的情况如何?现在普查数还在进一步的核实,还需要看。但是对于耕地质量下降也是不可忽视的,方方面面的原因对于农业下一步可持续的发展都是有一定影响的,这里面列举了关于环境污染、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我在这儿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面临的问题当中最后一个就是主产区利益的问题,这张图表现的是中国粮食的区域布局,基本上都集中在东部和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是下一步城镇化发展重要的区域。这也体现了主产区的财政收入大大低于人均财政收入,在财政支出上面产粮大县和全国平均县的差距就更大,只有40%。

未来的情况,中国的消费特别是农产品消费还是进一步提升,大家看2015年和2020年城镇化率,以及农村居民收入情况,2020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平均要超过1万元,这就相当于2006年的城镇的水平。未来对于农产品的摄入量以及食物摄入量,我们判断2020年会有所提高,主要是农民收入增加带来的。

关于农业发展趋势,我们想主要侧重在三个方面:第一,坚持粮食安全的基本国策,保粮食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对于13亿人口来讲绝不可以掉以轻心;第二,探索市场化取向的价格调控;第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看一下坚持粮食安全的基本国策,在调整农产品生产的布局,主要有保有放,哪些产品我们可以抓住?哪些产品国家可以适当地降低它的保障程度?在粮食问题上面,我们想可能有几个政策,就是下面的四个:1、坚持口粮优先;2、提高综合生产能力;3、建立产销区利益补偿机制;4、利用国际市场增加国内市场供应。

对于坚持口粮优先原则,要明晰粮食安全内涵,这样的统计口径自有中国的道理,有人曾经提出把大豆从粮食当中统计剔除,我们也讨论很多年,但是发现一个问题,中国大豆既是油脂作物但是80%是进入饲料的,粮食是不是进行调整?各方面看法不一样。大豆在中国粮食当中比重很低,大概占了不到3%,对于粮食口径是不是调整?大家还是在议论。但是总体上对于粮食安全的内涵我们由原来大口径粮食的概念,现在是不是可以根据中国的情况集中在谷物和口粮上面更切合实际,从目前大豆的进口看,如果要是按大豆进口来计算,中国粮食的自给率已经90%,如果按照谷物安全自给率还是在95%以上。

我们首先要保水稻的安全,水稻是中国人民的主粮,经过20多年的分析,水稻在粮食生产当中如果总量低于8%就会引起市场的波动。保水稻的前提下黄渤海地区要保玉米。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主要是保18亿亩的耕地,我们通过GPS系统要把所有农田固定下来。对于农户来讲过去都是小块分割,这也使得土地利用受到了一定影响,通过GPS系统可以让农民知道哪一块田是他的,做这一块政府也需要拿很大的投资。

保耕地的同时也要保粮田,确保基本农田面积15.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8亿亩。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大家看中国现在的粮食1万亿斤已经有5、6年了,如果在15.8亿亩粮食就没有这么多了。下一步我们预测粮食播种面积是递减的,粮食单产是提高的,仍然维持在1万多亿斤,这才是粮食有所提高,应该是长远、生产能力的目标。

在保粮田基础让还是要保南方的水田,1亩可以顶2亩,南方又是城镇化的主要地区,保水田就更为重要了。国务院领导也有明确地指出对于城镇化当中对于南方水田有进一步的保护,对于南方水田有一些地方有污染,下一步国家要进行治理。

(PPT图)这张是粮食种植结构变化,大家可以看玉米还是增产比较多的,可以看10年间是深绿色这一块,面积和产量都比较大,现在对粮食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再看黑龙江的种植,2000年黑龙江粮食种植面积增长56%,稻谷面积扩大近1倍,玉米扩大近2倍,大豆减少13%,这也是引起的我们高度关注。这张图就更明显了,浅绿色就是黑龙江大豆面积减少的情况。

在保面积的同时要增加粮食的生产投入,这几年粮食生产投入比较快,特别是2010年每年530多亿的资金用于灌区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保证粮食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油料生产,油料自给率这几年从45%下降到40%,这种情况下一步对于油菜的生产国家要加大扶持力度,这张图主要显示了中国关于油脂生产的情况。两个集中区,一个是花生地区,另外就是湖北、安徽、江西油菜占了全国的42%,这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地区。

对于油料生产一是要稳定播种面积,并适当扩大,国家在600个县要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对于大豆3万亩以上是150个县,这对东北地区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东北粮食产量怎么考核?如果还按现在粮食考核,东北政府恐怕就没有积极性了。对于东北粮食的考察是对东北大豆生产的重要点,如果解决了东北实行农作地方是可以接受的。还有种植一些油茶补充油田,总体情况还不是很乐观,今年产量非常低,造成有一些企业停产。

总体来讲,我们想通过种种的措施,到2020年能增产700万吨油脂产量是非常乐观的估计,这还要根据当时、当年国家粮食和经济的情况来看。

对于产销区利益挂钩方面的主要有这么几条,包括利益补偿以及建立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畅销机制。现在是销区把库建在了产区,下一步要建立产销区的利益补偿机制,这样可以有利于稳定产区的生产积极性。国际市场的进口主要还是事适时适度。

探索市场化的政策趋向,我刚才说了有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现在探索一是维持最低收购价和收储价格,还有是探索农业补贴的调整,怎么样通过保险来补贴农民的收入。这个里面地方已经有很多好的经验,北京市、上海市都做了一些好的经验,下一步对于农民收入做一些补偿,相对来讲改革的两条线从齐头并进逐渐到二者合一。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里面包括农业环境突出问题要进行治理,在这个里面重点还是要加快科技进步。刚才高博士讲了投资跟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我想在这儿呼应他一下,关于4万亿投资产生的后遗症社会上都说了很多,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从经济结构来讲,我觉得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点靠什么?恐怕还是靠投资的拉动,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基础设施方面虽然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还是薄弱环节。特别是投资拉动当中对于科研投入是大大不足的,现在的投资都是急功近利,都是想短平快,但是对于科技恐怕要8-10年,如果在科技投入拉动上面无所作为,中国靠什么也不行,还是要科研投入。科技投入如果要增加,包括政府、社会的投入,中国的发展就可持续了。所以我觉得对于投资需求拉动这东西需要怎么看,我倒建议大家看一下前任世行副行长林毅夫先生提出的投资拉动的需求,我觉得对中国来讲非常地合适。对于一些经济政策来讲,包括各行各业三大产业,特别是一产和二产,将来可持续发展还是靠科技内生动力来增加产业后劲,靠房地产靠其他的我觉得都不行,希望各行各业对农业投入增加,这样使中国的农产品不完全依赖于粗放型的增长,而靠内生动力增长活力。(寒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