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调减5000万种植面积 对种业和农资行业影响有限
在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的背景下,中国农业供给侧出现结构性矛盾,粮食高产量、高价格、高库存的“三高”特征日益凸显。为破解这一难题,日前公布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
去年12月,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上,政府决定重点调减“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到2020年,调减5000万亩,其中2016年力争调减1000万亩。
“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及西南石漠化区,这三个地方在我国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因而得名。据统计,过去11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1.95亿亩,其中“镰刀弯”区域就占了四成,且“镰刀弯”区域的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3左右。
对于调整全国的种植业结构,日前,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垦丰种业”)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对此表示了肯定态度,尤其赞成国家启动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只是这一问题相对比较复杂,他建议应更广泛的征求各方意见,尤其是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意见。
垦丰种业于2015年1月27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功挂牌,正式登陆国内资本市场。垦丰种业是黑龙江农垦集团的下属公司,其从德国KWS(科沃施)公司引进的玉米德美亚系列品种,因为适合在东北地区种植而销售火爆。据报道,2015年年初,黑龙江黑河部分地区,德美亚1号的售价由675元/袋上涨到1250元/袋。据其官网,2015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19.9亿,同比增长8.39%,营业利润近4.5亿,同比增长27.16%。
早熟品种推广和积温带北移致产量增加
基于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事实,以及“镰刀弯”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生态环境脆弱,玉米产量低而不稳,国家重点在“镰刀弯”地区进行玉米结构调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马铃薯主食开发等工作,调减出的耕地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农牧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青贮玉米、饲草、杂粮杂豆等作物。因此,从地域上来看,黑龙江受到的影响尤大。
连续多年以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受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影响,种植玉米的比较效益明显,玉米的播种面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黑龙江省之所以能够在2011年一跃超过河南成为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弃种低产的大豆,改为玉米和水稻等高产作物。
当然,改种能够成功,推广早熟、中早熟品种功不可没。中国工程院院士、玉米遗传育种专家戴景瑞称,在引进早熟品种之前,受自然条件限制,黑龙江第三、四积温带一般不能种植玉米。德美亚品种来自德国KWS公司(科沃施),因为德国纬度也比较高,所以研发玉米品种特别适合在我国同样高纬度地区的黑龙江种植。随着德美亚系列早熟品种的推广,玉米种植区域逐渐向北挺进,种植面积由此增加近2000万亩,仅此就增产近1000万吨。
这其中的重要原因也要归功于气候变化。吉林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韩福春曾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几年粮食产量增加,跟积温带北移和东北处于丰水期有关。“农业还是看天吃饭。”
数据显示,最近50年间,东北地区平均每10年温度上升0.38℃。晚熟玉米种植北界已由上世纪60年代的辽宁向北推移到目前的黑龙江西南部,而且近50年来东北地区初霜冻总体呈偏晚趋势,这就使得玉米可生产期延长。
上述垦丰种业负责人表示,德美亚系列品种去年销售很好,供不应求。今年德美亚系列品种的销售不但不会受到调减政策的影响,还会促进种植面积扩大、销量增加。原因在于,调结构包括调减镰刀湾地区面积的主要目的是鼓励适区种植、直收籽粒干粮,所以这个调整有利于德美亚等适合全程机械化的早熟品种种植区域南移,有利于提高黑龙江省中晚熟地区的机械化水平,提升粮食品质,增加种植户收益。
对于2016年“力争调减1000万亩以上”的玉米调减任务,这位负责人称,要注意三点。
一是国家调结构应该更多使用市场手段来引导而不是要求以任务形式落实,毕竟我国土地是集体所有,土地制度是承包到户,种植户有种植自主权。
二是关于替代作物。“根据市场需求和农牧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青贮玉米、饲草、杂粮杂豆等作物”思路是对的,但同样面临着产业接续问题,如产品种出来,没有深加工对接,将会造成新的积压及更大损失。从目前情况看,如果调减的1000万亩耕地全部种植以上作物,当前的产业承接能力不足,还需多产业协同,共同努力。
三是关于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短期内就把马铃薯转为主粮并让消费者来接受,这一愿望与当前国情不符。因为马铃薯传入中国几百年以来都是作为蔬菜等非主粮食用的,想要跟西方一样将马铃薯当主粮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够做到的,难的是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风俗的改变。
5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对种业、对产量影响有限
由于2015年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下调,再加上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这势必会影响到玉米种业市场和农资市场。不过,不论是行业分析师还是种业公司,均认为对行业的影响有限,有待观察。
上海汇易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玉米主任分析师张嫣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鉴于目前政府尚未出台明确的政策,其执行力度有待观察,短期对国内外种业和农资市场影响有限。2016年玉米面积减少1000万亩,按照一亩地需要4斤种子计算,1000万亩相当于4000万斤玉米种子(即2万吨),而我国一年玉米种用量约在110万吨左右,仅占1.8%。当然从定性角度来看,玉米种子以及相关农资用量下降是一定的。
而在“十二连增”以后,调减对增产贡献最大的玉米品种种植面积,对总产量的影响亦有限。张嫣认为,按照玉米亩产600公斤,2016年玉米面积减少1000万亩,相当于玉米减产600万吨,到2020年一年减产3000万吨,这占每年国内玉米总产量的比例不足14%。
更为重要的是,在玉米阶段性过剩的背景下调减,也是为了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修复生态。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从根本上改变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对本报记者表示,多年来的连增是以透支农业生产能力为代价的,采取调减、轮作、休耕、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替代种植等多种方式,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粮食的一些产量,但采取这些举措是为了逐渐让农业边际产能退出,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最终也是为了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