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旱粮品种结构鲜食化明显且呈现六个特点

旱粮发展,种业先行。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旱粮生产发展,种业积极发挥引领支撑作用,优化适应现代耕作制度的品种结构,呈现出六个特点。

一是鲜食化比重大。大豆玉米、马铃薯三大旱粮作物品种结构鲜食化明显加快,近三年新育成品种中鲜食品种占比超过70%。

二是品种量多质好。近三年我省共育成玉米品种8个、大豆品种7个、马铃薯品种3个,在抗性、品质和广适性上有较大突破,品种类型丰富,符合市场需求,特别是鲜食甜玉米和大豆品质指标接近或超过国外进口品种,育种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三是推广速度快。近几年鲜食大豆面积基本稳定约110万亩,已成为全国鲜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省份。2015年鲜食玉米、蚕豆、豌豆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90万亩、49万亩、22.8万亩,旱粮鲜食产值每年达40多亿元。

四是供应季节长。我省新育成的旱粮品种适应性广,通过春秋二季和早春设施、秋季延后种植拉长生产季,基本做到一年有三分之二时间有产品供应,满足消费。

五是加工潜力大。近年来我省旱粮食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涌现一批如海通集团、浙江银河、慈溪蔬菜、金华天元等农业龙头企业,其深加工产品销售全国,出口日本和欧美等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鲜食大豆和玉米每年加工量均超过1万吨;加工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如保鲜、速冻鲜食玉米粒棒、大豆和蚕(豌)豆,高粱、荞麦用于酿酒,番薯用于生产酒精、淀粉、粉丝、烤薯等。

六是薯类品种异军突起。自迷你型番薯“心香”的育成与推广以后,番薯已不再是廉价和低挡农产品,而逐渐成为我省居民餐桌上的主角和农户致富的好途径,在淳安、临安、衢州等地出现了以番薯新品种“心香”的商品名命名的红宝宝村,这些村庄的农户争相种植番薯,番薯的商品供应期也延长至半年以上,年种植面积超100万亩。同时,我省薯类育种还在不断创新,育成了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迷你型、烘烤、叶用、加工等番薯品种,加快芋头、山药、农家土豆等品种的选育与开发,满足了市场需求,为绿色、生态和高效农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