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小麦育种中的材料和经验积累

蔡旭先生的老师金善宝先生说过,“小麦育种是一个实践性和继承性都很强的学科,小麦育种的任何进展都必须以以前的工作为基础,所以,丰富的育种材料、有坚实理论指导的先进实用技术方法及育种经验的系统积累对实现小麦育种的进一步突破是十分必要的。”

看着金善宝先生的这一段话,特别是说到的“丰富的育种材料”和“育种经验“的系统积累、再结合对照我们自己或是同行们的小麦育种历程,我们就会发现同是小麦育种,容易出品种和不容易出品种的根源在哪儿了。

说到这些,我们就不得不再拿河南周口农科院的“周麦”系列小麦品种的育成来说事儿。

为什么我总拿它们来说事儿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小麦育种存在有一定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有时会让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家伙也非常顺利的“碰到”一个大品种。又由于偶然,想要连续的出品种,可就难了,有时甚至小的品种也出不来了,我管这种现象叫做——“育成品种没有连续性”。这种事例不是少数啊!那么河南周口农科院的小麦育种就显得厉害啦,人家是左一个右一个的连续反复的在出啊!而这种出,已经绝对不是我总好说的“瞎”出了,而是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用的“套路”。这种套路,有时甚至他们自己也没有总结过或根本就没有发现过,但就是被他们顺理成章的在做着,品种也就顺理成章的这么一个劲儿的在出着。

那么,就小麦育种材料和经验方面,周口人的这种“顺理成章”我有我的观点:材料的积累与经验的积累是交织的、是相互加强的,不存在那个先和那个后。

周口人他们通过得到和发现了对产量有直接贡献的亲本材料后,就在较短的时间内整合改造推出了自己早期且产量表现不错的小麦品种。这些小麦品种在还是温6做对照年代,在产量方面的表现还是了得的。或许,此时的周口人就会认为,这种类型就是能够拿到产量的类型,就是能出品种的类型。我们管这种类型叫做“周类”。这种类型,对于河南省不少包括小麦育种、栽培在内“大腕专家”早前的河南省小麦品种类型观点是个颠覆,即,就是在品种千粒重和单穗重上的突破。

通过周麦人在早前几个品种育成上的成功,这种“周类”的类型被他们接受了,这种接受不是机械的接受,而是从心底里喜欢和喜爱的接受。又由于这种接受,在他们的育种圃中,这种类型容易被选中,选中了就有效果、就能够出品种……一来二去,在他们的育种圃中这种类型就多了起来,就会形成在这种类型里边选择更好的类型之可能!在组合配制中也是如此,谁不愿意多用自己看中的类型呢?所以,就造成了越是看中,就越是用的多,后代这种类型也就明显的多。在近些年在还没有更好类型来取代他们认为的这种成功的类型时,即使是他们也试图揉入一些“异类”,其结果也往往是由于“看不上”和本身产量性状的的确不行而遭淘汰,淘汰“异类”的同时,又返回来加强了他们固有的类型,我管这种循环叫做“成功循环模式”。我们从他们近期审定的品种组合中已经能够明显的看到这些,譬如说,有周某某1×周某某2等。

小麦育种主张材料的积累,但绝不是自己在自己家的小院里创造材料和积累材料,一定要懂得和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小麦育种,尽快的利用别人的成熟材料和经验,通过这些来加强自己,能够早出东西快出东西是最好的经验积累。小麦育种“前三脚”很顺利时,甭管好品种还是烂品种,都会增加小麦育种人的信心,有了这个信心才会认可自己所用材料的正确、才不至于总怀疑自己这个和那个、怀疑自己的一切。所以啊,我说小麦育种中的材料和经验积累过程或形式是:材料让我们积累经验,经验又让我们认识和确定材料,结合着品种的育成,两者都在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