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理念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更硬的道理。站在全局看如是,站在局部看亦如是。如今,农机人站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无论是回望还是展望,更加深切地感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应当始终是我们秉持的理念,它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指导着我们创造辉煌业绩。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表现全面。农业部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底,预计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插秧机保有量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3倍、1.75倍和2.1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水稻种植、玉米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超过40%、63%,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19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农机装备结构显著优化,小型拖拉机占比持续下降,粮食生产环节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棉油糖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机化科技迈出新步伐,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突破。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确保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有关农机化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再现了农机化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十二五”已然收官,“十三五”如何登场?对此,农机人保持了应有的冷静。刚刚召开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是这样分析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全面而迫切的现实需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很多,农机化装备、技术、人才、政策、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诸多矛盾日益突出,很多环节低水平粗放式发展特征仍然明显,深刻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深刻影响发展后劲。

的确,发展难,发展后会更难。必须看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出现的黄金期,是工业化快速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社会环境逐渐改善、优惠政策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也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如今,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速度会降、结构要变,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实,敏感的农机人已经捕捉到了种种信息:农机工业虽然保持了机械行业中增速的领头羊位置,但增速已经趋缓;适应保护环境的客观需要,对农用动力机械排污的压力陡然增大;高强度政策扶持尽管可以保持力度,但政策红利的释放已然到了极限,效应正在减弱。尤其应该认识到,在农业机械综合水平达到较高程度时,投资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会更加凸显,也就是说,每一个等量的增长,都必须付出更大量的投入,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如果再加上必须保持农机数量与质量的同步,农机作业主攻重点和全面推进的协调,农机技术创新与农艺技术的融合,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市场化取向的兼顾等等,问题会变得更为复杂。

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传达出了供给侧迎难而上的信心。会议指出,“十三五”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千方百计攻克瓶颈制约,站位高远拓宽发展领域,综合施策提升发展质量增加效益,加快打造中国农业机械化升级版。据此,农业部提出了“十三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对照现代农业建设要求,着眼短板环节、薄弱区域,围绕强化抓住机遇、积极作为,科学谋划、攻坚克难,推动农机装备、服务组织和作业水平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力争2020年主要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种养加全面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其中粮食作物超过80%,在全国建成500个以上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有条件的省率先整体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应当强调,无论制定多大的增幅、多高的增速、多远的目标,都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新理念,把注意力放在科学发展这个基点上。在创新上把握政策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的重点,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协调上突出统筹兼顾,巩固重点发展领域成果,着力突破薄弱环节;在绿色发展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铁腕治污,控制排放;在开放上瞄准国内外技术制高点,以产品升级换代为助推力,加强引进来和走出去;在共享上始终坚持农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农机使用者多赢,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坚持以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保持市场公平竞争为主旨,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多的福祉。

我们已经走进了2016年,“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大幕徐徐拉开,开局之年,至为关键。农机人向来不缺乏挑战困难、迎接考验的勇气,我们需要更多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理念的智慧,对形势和任务的准确判断,对促进科学发展的洞见以及为实现目标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