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欣荣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上的讲话

索 引 号:

07B101203201600019

信息所属单位:

种植业管理司

信息名称:

余欣荣副部长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上的讲话

文 号:

农业部情况通报第2期

生成日期:

2016年01月11日

公开日期:

2016年01月11日

内容概述: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种植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部署安排明年各项工作。

余欣荣副部长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5年12月26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重中之重的要求,分析当前种植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部署安排明年各项工作,加力推进落实,打赢这场硬仗。刚才,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湖北、重庆、甘肃等省(区、市)作了经验介绍,讲得都很好,值得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新形势,树立新理念,增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些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发展的好势头,种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粮食高位护盘取得新突破,今年粮食产量达到12429亿斤,增加288亿斤,实现历史罕见的“十二连增”。质量效益获得新提高,涌现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需求旺盛的果菜茶等名特优新产品,产量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农业转方式取得新进展,“粮改饲”、粮豆轮作有序开展,耕地质量建设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扎实推进。2015年三大主粮化肥利用率35.2%、比2013年提高2.2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36.6%、提高1.6个百分点。这些成绩令人鼓舞,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种植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这些年,粮食连年增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小麦产需基本平衡、稻谷平衡有余,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棉花、油料、糖料受资源约束和国际市场冲击,生产出现下滑,缺口逐年扩大,需求旺盛的优质饲草料供给不足。有效供给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亟待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结构,提升发展质量。一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成本高地板、价格天花板和资源环境硬夹板的“三板”影响加深,靠拼资源消耗、拼要素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需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实现永续发展。二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等,推动农产品需求结构、方式不断发生新的变化,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产业发展呈现链条融合趋势,需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以更加丰富多样、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产品,满足消费需求。三是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产业的不断升级、链条的不断延伸、附加值的不断提升。适应这种变化,需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进农牧结合,发展农产品加工,开发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和脱贫攻坚冲刺阶段。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增收,助力脱贫。五是应对国际市场不断加大的冲击,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国内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资源要素和产品加速流动,进口压力加大。需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合理布局产能,着力提高竞争力。

与此同时,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也迎来难得的机遇。一是有发展新理念的引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供了基本的遵循。二是有巨大市场消费的拉动。还有五年的时间就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加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外在动力持续增强。三是社会投资这边独好。在全国投资增速回落、二、三产业投资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第一产业投资动力强劲,农业是第一产业投资的主要投向,引领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全社会农业投资增长38.7%,占第一产业投资比重的49.4%。四是有科技创新加速的支撑。以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为中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物联网、智能装备、DNA生物记忆卡等一批新技术不断涌现,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实施,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等新业态应运而生,内在动力持续增强。五是有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革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六是有国际国内的深度融合。我国已深度融入全球化格局中,“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实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拓展了空间。

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需要以新的理念引领种植结构调整。以往注重数量增加的时代已过去,正进入数量增长与质量效益并重、物质要素投入与科技创新并进、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发展新阶段。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篇布局,补上“短板”,实现结构优化、协调发展,推动现代种植业在“十三五”有个质的新飞跃。古人讲:“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体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我们不仅要识其“时”,更要究其“理”之所在,准确把握现代种植业的科学内涵,正确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一是绿色化引领。种植业多为大田生产,作物与土壤、气候、水分等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生态友好是现代种植业发展追求的目标,也是一条红线。用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引领生产,转变过去依靠拼资源消耗、拼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遏制环境透支的态势,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让山更青、水更绿、田更美,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是农业进入机械化、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它体现的是生产的专业化、资源的集约化、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并贯穿于种植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既要有基础标准,又要有功能标准,还要有投资标准。设施大棚也要有不同的建设标准和功能标准。技术模式的标准化。为适合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机械化、信息化的需要,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耕作制度都要有不同的技术模式,有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全程机械化作业。生产管理的标准化。根据不同的目标产量、品质要求,制定从投入品、生产标准、质量过程监管等环节的管理要求,才能做到按工业的理念强化农业生产管理。三是规模化经营。规模化也是现代种植业的重要特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种植业生产的主力军。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在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四是产业化发展。现代种植业是产业链的延伸、价值链的拓展。以资源禀赋为定位器、以市场需求为导航灯,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种植结构,提升主产区、巩固功能区、建立保护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释放经济潜能。五是效益化提升。质量效益提升是现代种植业的基本要求。注重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提升质量,做到以质取胜、以质增效。推进科技创新和集成创新,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高竞争力。

二、巩固提升产能,调整优化结构,全面提高种植业发展质量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任务十分艰巨。按照中央的要求,部里正在制定《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各地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因地制宜地抓好落实。我们考虑,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统领,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突出“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重点在“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马铃薯主食开发等几项工作上力争突破,以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格局,夯实现代种植业发展的基础,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大局提供持续有力支撑。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结构调整的目标,有的放矢地推进。

突出“三个体系”,构建现代种植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提升“三个能力”,就是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供给能力,夯实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棉花、食用植物油和糖料等农产品供给稳定,促进蔬菜生产与市场需求、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生产效益偏低的状况明显改善、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永续利用、持续发展。

(二)把握结构调整的原则,确保调得动稳得住。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更加注重守底线保安全。立足我国的国情和粮情,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粮食安全是战略性问题,各级农业部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履职尽责。二是更加注重发挥优势有保有压。每个区域的资源条件和市场供需现状是不一样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也要做到保压有序、取舍有度。重点是保口粮、保谷物,兼顾粮棉油糖生产,还要发展果菜茶等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产品,促进农民增收。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主产区产能,因地制宜调减非优势区。三是更加注重市场导向产业融合。现在农民组织生产,主要是看市场、看价格。这是市场配置资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要遵循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安排好种植结构,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推进种养结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农业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和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进机制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提升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五是更加注重生态友好持续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三)夯实结构调整的基础,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稳定提高粮食产能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保供给核心是产能的巩固和提升,只要有产能,如果市场有需求,就能及时保证生产供给,否则就要出严重问题。这是多年来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经验。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三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粮食产能稳定在11000亿斤以上。但应看到,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粮食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趋势。在新形势下,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重中之重的要求,毫不放松地落实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优先向粮食主产区集中,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更加扎实地筑牢粮食产能基础。这是全国种植业领域的根本任务所在。

(四)细化结构调整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既要着眼长远谋划,更要脚踏实地推进,确保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一要抓早。农产品市场的变化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相互影响。解决这些问题,早抓早主动,晚抓就被动。要强化顶层设计,搞好规划引导,科学合理布局。强化政策扶持,创设好政策、落实好政策,支持结构调整。强化指导服务,搞好信息引导,落实关键技术,保障结构调整有序开展。

二要看远。现在世界是开放的,双边或多边贸易自由化呈加快趋势,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像水果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受到冲击,谷物、肉类、奶制品等大宗农产品因关税降低,进口冲击增强。要着眼全球,自觉把我国农业置于世界农业和贸易格局之中,统筹谋划结构调整,这样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应对有力。

三要做深。结构调整不是一个简单的面积增减,要扬长补短、分类指导,细化到品种、落实到区域。重点是四个方面:

第一,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作物结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粮食作物要巩固提升优势区,适当调减非优势区。重点是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及西南石漠化区等“镰刀弯”地区的玉米面积。到2020年,调减玉米5000万亩。粮食面积要稳定在16.5亿亩以上,其中水稻、小麦等口粮作物要稳定在8亿亩左右。经济作物既有工业原料作物,也有百姓餐桌上的果菜茶等产品。要着力稳定面积。棉花要稳定新疆棉区和内陆的沿海、沿江、环湖的盐碱地生产。糖料重点稳定广西、云南等甘蔗优势产区,适当调减非优势区,到2020年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果菜茶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也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饲料作物要按照以养定种、种养结合的要求,积极发展优质饲草作物。

第二,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需求多样化的趋势,发展优质农产品,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强筋弱筋小麦、“双低”油菜、高蛋白大豆、高油花生、高产高糖甘蔗等优质农产品。发展专用农产品,重点发展加工专用玉米、青贮饲用玉米、高油大豆、高淀粉马铃薯等品种,发展生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苜蓿。发展特色农产品,优先发展传承农耕文明、保护特色种质资源的水稻,有区域特色的杂粮杂豆,风味独特的小宗油料。

第三,构建生产生态协调的区域结构。综合考虑农业资源的承载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升主产区,重点是发展东北平原、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粮油优势产区,新疆内陆棉区,桂滇粤甘蔗优势区,发展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设施蔬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产能。建立功能区,优先将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小麦、水稻田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特别是将非主产区的杭嘉湖平原、潮汕平原、桂中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河套灌区、西南多熟区等区域,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立保护区,将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的重要农产品优先列入保护区,重点是发展东北粳稻和大豆、黄淮海强筋小麦和江苏里下河及沿海弱筋小麦,长江流域“双低”油菜、新疆棉花、广西“双高”甘蔗等重要产品保护区。

第四,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我国生态类型多样、南北差异大,各地要因地制宜建立耕地轮作制度,促进持续发展。东北冷凉区,发展粮豆轮作、粮饲轮作等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北方农牧交错区,发展节水、耐旱、抗逆性强等作物和牧草,减少水土流失。西北风沙干旱区,依据降水和灌溉条件,以水定种,改种耗水少的杂粮杂豆和耐旱牧草。南方多熟地区,发展禾本科与豆科、高秆与矮秆、水田与旱田等多种形式的间作、套种模式,有效利用光温资源,实现永续发展。

(五)突出结构调整重点,确保明年首战得胜。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要抓早,更要抓实。明年要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第一,全力完成“镰刀弯”地区玉米调减任务。部里已经印发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年要力争调减1000万亩以上的玉米面积。这是一项硬任务,需要采取硬措施。层层分解任务,有关省份要按照部里对接的任务,将调减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县、落实到乡。落实替代作物,根据市场需求和农牧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青贮玉米、饲草、杂粮杂豆等作物。明确调整方向,重点是做到“六调”,即适宜性地调,种养结合地调,生态保护地调,种地养地结合地调,有保有压地调,围绕市场地调。加强指导服务,保障种子供应,搞好市场对接,配套栽培技术。对莠去津(除草剂)的药害问题,已制定了具体的应对方案,各地要加强药害的监测,筛选替代的药剂品种,推广减量控害技术,确保后茬作物的生产安全。

第二,启动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这是推进种植业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农业部门一定要以担当的气魄、创新的思路把这项工作抓好,探索路子,积累经验,稳步推进。我们正在与财政等部门协调,制定具体试点方案。鼓励轮作、谨慎休耕。休耕要限定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试点,休耕不能减少耕地、不能搞“非农化”、不能削弱生产能力,禁止弃耕、严禁废耕,确保急用之时粮食能产得出、供得上。

第三,扎实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树立“大食物、大粮食”的理念,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近几年,从优化粮食作物结构出发,我们已开发了一批马铃薯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引领一批企业积极参与马铃薯主食开发,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地要按照部里的统一部署,切实加以推进,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技术创新。筛选一批优质、高产、抗逆、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主食开发的专用品种,研发马铃薯馒头、面条及不同区域特色产品的配方和工艺,支撑马铃薯主食开发。推进产业开发。在继续抓好9个省马铃薯主食开发试点的同时,按照梯次推进的思路,支持第二批重点推进城市开发马铃薯主食产品,辐射带动区域内周边城市。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引导健康消费,培育一批消费群体。

三、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强化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和支撑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聚力、多措并举。根本的还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夯实发展基础,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持续推进。

转变发展方式,重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促进种植业提档升级。一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重点是“两靠”:靠“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和质量效益。靠“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转变农业经营方式。重点是“培育两个主体”: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社会化服务。三是转变资源利用方式。重点是保护资源,严格保护耕地资源,用地养地结合,适度轮作休耕。节约资源,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地等技术,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循环利用资源,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地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减少面源污染。

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助力结构调整,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明年要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巩固提升产能。做到这一点,需要实施好“藏粮于地”战略。重点在“保、建、提”三个字上下功夫。“保”,就是严格保护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重要的任务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今年我部与国土资源部已经作出了部署,特别是要把106个重点城市周边、交通沿线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和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率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这也是硬任务,要向中央交账的。近期,农业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组成督导组到各地进行督导检查,有的地方落实的还不好,离划定任务完成还有很大距离。农业部门要与国土部门密切配合,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划定任务。“建”,就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快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十三五”期间,要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这是一项宏大的工程,任务非常艰巨。农业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搞好规划引导,充实建设内容,积极推动以县级为平台,整合现有各渠道资金,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统一考核、统一监管,统一上图入库。“提”,就是提升耕地质量。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完善实施方案,加强分类指导,分区推进落实。继续抓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和湖南重金属污染区综合治理试点,总结经验,创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健全监测评价体系,建立耕地质量大数据。

(二)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措施、根本出路。从工作来看,着力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推进以种业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全面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积极探索科研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切实激发种业创新活力。组织好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高产稳产、附加值高、适宜机械作业及肥水高效利用的新品种,围绕“粮改饲”、粮豆轮作等,加快选育专用青贮玉米、高蛋白大豆、高产优质高抗苜蓿等品种。贯彻好新《种子法》,制修订相关配套规章,完善品种审定制度,制定好非主要作物品种登记制度,引导企业加快新品种选育,建设一批国家级制种基地、母本园和苗木繁育基地。二是推进以绿色为引领的集成创新。近几年,组织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成组装了五大区域、五大作物的20种集成技术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模式攻关,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创建、高质量推进,集中力量攻克影响单产提高、品质提升、效益增加和环境改善的技术瓶颈,因地制宜地集成组装区域性、标准化、可持续技术模式,着力打造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的升级版,引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三是推进以信息为载体的服务创新。推进“互联网+”现代种植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改善升级。要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的服务中,催生跨区域、线上线下等多种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

(三)大力推进园艺作物提质增效。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推进标准园创建。推进单一技术向集成技术转变,因地制宜地完善种植标准、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组装一批适宜更大规模的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可持续技术模式。推进由“园”向“区”的拓展,因地制宜地整乡(镇)、整县(市)整建制推进,示范带动园艺作物更大范围提质增效。二是推进园艺作物“三品”提升。加快品种改良,选育一批适销对路、熟期合理、品质优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加快品质改进,建设一批果树无病毒良种繁育基地和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开展老果(茶)园改造。加快品牌创建,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推介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同时,切实抓好蔬菜生产,加力推进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北方冬春蔬菜自给能力。三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质量可追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继续在果菜茶重点产区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保障果菜茶等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要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突出重点,加大力度,继续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这是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要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实。从种植业看,重点是抓好“两减一节”:一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突出重点作物“推”,把用肥量大的玉米、蔬菜、水果等作物作为重点,有针对性的减量。创新方式“推”,改进施肥方式,推广新型肥料,实施有机肥替代,多措并举减量。聚合力量“推”,组成创新联盟,开展农企合作,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示范带动减量。二是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综合防治减量。推进统防统治,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提高防治效果减量。推广科学精准施药,应用新型药械和航空植保,提高利用率减量。这里,我强调一下农药管理问题。修订后的《农药管理条例》即将出台,将登记许可、生产许可、经营许可、市场监管等职能都划归农业部门。农药管理责任重大,各地要及早做好条例贯彻实施的各项工作,发挥好行政的统筹协调作用,细化每一个环节、明确每一项任务、落实每一项责任,确保条例顺利贯彻实施。三是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实现到2020年农业用水总量控制的目标,种植业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强化节水意识,让农民知道水是资源,应节约利用。集成节水技术,要通过品种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还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进机制节水,研究实施水价改革的试点方案,引导农民自觉节水、科学节水。继续抓好河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当前冬春农业生产工作。一是抓好越冬作物田间管理。今年,冬小麦面积稳定、冬油菜面积调减,苗情长势总体正常。但受不利气候影响,一些地方播期推迟苗情较弱,部分麦田冬前分蘖不足。各地要及早制定春季田管技术方案,落实各项田间管理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奠定夏粮丰收的基础。二是抓好蔬菜生产供应。“两节”将至,各地要抓好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设施蔬菜生产,搞好技术指导,促进产销衔接,强化质量监管,确保蔬菜供应不脱销、不断档,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及早谋划春耕备耕。利用冬闲时节开展技术培训,提前做好早春田间管理技术准备。及早调查了解种植意向,分析农资供求形势,做好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调剂调运,确保春耕、春播、春管准备到位。

同志们,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任务繁重、意义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现代种植业发展,为“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做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