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粮仓”如何实现绿色增产——“齐河模式”剖析

开栏的话: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各地不断涌现可学可看的经验典型,可圈可点的技术模式。新年伊始,本版开辟新栏目《看典型学技术》,介绍各地方、企业、养殖大户在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的经验做法和技术攻略,希望能给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山东省齐河县素有“鲁北绿色黄河粮仓”之称、“中国小麦之乡”之美誉,是“华夏第一麦”产出地,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20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在27亿斤以上。该县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技术集成,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深化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了农业机械现代化、农田水利现代化、农业科技现代化和农业绿色工程的“三化一绿”工程,探索出一条粮食持续稳产增产、粮经作物协调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3年以来,连续被农业部实打验收的最大面积粮食高产第一县,连续三年刷新全国最大面积高产纪录,连续七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创造了连年粮食稳产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增产的“齐河模式”。

农田建设

自2014年开始,齐河县在规范提升20万亩核心区的基础上,采取集中整合项目资金和县乡财政投入相结合的方式,累计投资8.6亿元,实施了绿色增产模式攻关80万亩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建设工程。整个示范区由东线片区、西线片区、南线片区、北线片区和30万亩核心区“五大片区”组成,区内每50亩一眼机井、每200亩一网格、每5000亩一支专家队伍、每5万亩一套(气象、墒情、虫情)综合服务站,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地力足、灾能减”。同时,该县在农田节水上还采用了渠道防渗技术与低压管理灌溉等多种技术。

渠道防渗技术。加强渠道防渗处理,减少水量损失。示范区内引黄沟渠防渗全部采用衬砌混凝土U型渠,铺设水泥石板衬砌,减少水透流失15%,渠道输沙防淤能力提高30%,输水时间比土渠缩短30%~50%,渗漏损失量降低50%。

低压管理灌溉技术。这是用PVC管代替土渠通过输水暗管式地面移动软管把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地头进行灌溉的一种技术,示范区内每50亩打机井1眼,通过铺设的PVC节水管道将地下井水输送到田间,并安装射频仪,较传统的柴油机灌溉节约成本7元/亩,管道输水水利用率提高至98%,减少用水损失20%。

绿色模式

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齐河县积极探索绿色清洁农业生产技术,摸索出生物多样性利用、农田生态景观构建及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构建技术对增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一是合理间作。增加不同品种(小麦、玉米)的种植;增加不同作物间作,如玉米与花生、大豆等间作,农田四周种植食葵,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传播。

二是加强生态沟渠建设。改变传统的水泥盖板的沟渠建设模式,在农田间的小排水沟中,由于平时沟中没有积水也很少产生径流,所以依据当地农民就在小沟中种植作物,减少耕地的浪费这一习惯,在小排水沟渠中全部种植农田中的作物(小麦、玉米),但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只吸收净化流经水沟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起到生态拦截作用。在大沟渠的沟坡上,种植攀爬能力强,易于覆盖沟渠的五叶地锦和护坡草,在河道底部沿边向里1米宽,种植路易斯安娜鸢尾、香蒲、水葱、再力花、水芹、荷花、睡莲、狐尾藻等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水体和美化农田沟渠环境,增加生态多样性的作用。

三是发展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构建技术。生态沟渠是一种新型具有农田排水和拦截净化农田排水氮磷污染物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沟渠。在河道沟坡上,种植攀爬能力强,易于覆盖沟渠的五叶地锦和护坡草,在河道底部沿边向里1米宽,种植路易斯安娜鸢尾、香蒲、水葱、再力花、水芹、荷花、睡莲、狐尾藻等水生植物,对生态环保、美化环境、改良生物多样性等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核心技术

技术模式:高产优质品种+配方精准施肥+深耕深松灭茬+规范化播种(包括精细整地、宽幅精播、播前播后镇压)+浇越冬水+氮肥后移+一喷三防。

1

选用高产优质抗逆品种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占到42%以上。在生产上一定要选用高产、稳产、抗倒伏能力强的冬性或半冬性优良小麦品种。种子纯度要达到98%以上,发芽率在95%以上。

挑选籽粒饱满整齐的种子,用20%三唑酮按种子量0.15%拌种防根病,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防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2

配方精准施肥

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是通过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掌握土壤地力状况以及氮、磷、钾等各种肥料的合理用量及比例,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及特性,做到按时、精量施肥。其原则是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和中量元素硫以及微量元素锌配合施用。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一是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培肥地力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基本措施是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在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的同时,增施优质有机肥,持续均衡供给作物养分,保证小麦生长期间不脱肥,不早衰,正常成熟。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中低产田亩施2500~3000公斤。

二是平衡施肥,满足小麦生育需求。在常年秸秆还田并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平衡施肥,优化大、中、微量元素配比。依据产量目标、土壤肥力等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培养耕层大于20cm、土壤容重1.4g/cm3、土壤有机质11~16g/kg、全氮0.7~1.0g/kg、碱解氮70~80mg/kg、有效磷15~35mg/kg、速效钾80~100mg/kg以上的土壤条件。亩施氮14~16kg、磷7~10kg、钾7~8kg、硫酸锌1kg、硫素4kg,硫素采用硫酸铵、硫酸钾或过磷酸钙等形态肥料施用,隔年施用即可。小麦整个生育期所需氮肥的40%~50%用于底肥,剩余的50%~60%用于拔节后追施;钾肥底施、追施各50%。合理应用氮肥后移和分期施钾技术,满足小麦生育后期对氮、钾养分的需求,有利于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延长绿叶功能期,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提高作物产量。

3

深耕深松灭茬

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归还土壤矿质养分,是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时,直接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粉碎2遍,并均匀抛洒,粉碎秸秆长度小于5厘米,田间抛洒均匀度大于85%。秸秆还田后,在施底肥时每亩增施氮肥10~15公斤,促进秸秆腐解,防止出现微生物与麦苗夺氮现象。

秸秆还田后,进行深耕或深松,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保肥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协调土壤的水、温、气、热。可采用连续旋耕2~3年,深耕或深松1年的方式,耕深25~30厘米。深耕(松)与旋耕相结合,深耕深松后及时旋耕2遍。

4

规范化播种

精细整地。玉米秸秆还田后,施足底肥,将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并撒匀。深耕一遍,旋耕两遍,使表层土与秸秆混匀,再细耙2遍,整地质量达到“深、细、透、平、实”等标准。

规范播种。高产地块,在最佳播种期内尽量提前播种。适期播种情况下,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5~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12~16万。晚于适宜播期,每晚播2天,增加基本苗1~2万。

通过播前造墒、浇蒙头水等方式保证足墒播种,一般播种前0~20厘米土层保持土壤水分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因地制宜,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播期服从墒情。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机工作速度均匀,以每小时5km为宜,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播种机要带镇压装置,播种后用镇压器镇压。

宽幅精播。小麦宽幅精播旨在“扩大行距,扩大播幅,播种均匀,健壮个体,提高产量”。一是行距扩大,改传统小行距(15~20厘米)密集条播为等行距(23~25厘米)宽行距播种。籽粒分散均匀,扩大小麦单株营养面积,有利于植株根系发达,苗蘖健壮,个体素质高,群体质量好,提高了植株的抗寒性、抗逆性。二是播幅加宽。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3~5厘米)为宽播幅(8厘米)种子分散式粒播,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无缺苗断垄无疙瘩苗,克服了传统播种机条播造成的籽粒拥挤、争肥、争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的生长状况。

5

浇越冬水

浇冬水的时间一般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对于地力差、施肥不足、群体偏小、长势较差的弱苗麦田,越冬水可于11月下旬早浇,并结合浇水追施尿素每亩10公斤左右,促进小麦生长;对于一般壮苗麦田,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0℃~5℃左右,夜冻昼消时浇越冬水最好。过早气温偏高促进生长,过晚会使地面结冰伤害麦苗。

浇越冬水要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量不宜过大,但要浇透,以浇水后当天全部渗入土中为宜。浇水后要注意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保墒提地温。

6

氮肥后移

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2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耕翻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传统小麦栽培,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浇冬水时增加一次追肥。上述施肥时间和底追比例使氮肥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在高产田中,会造成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田间郁蔽,后期易早衰与倒伏,影响产量和品质,氮肥利用率低。

氮肥后移技术将氮肥的底肥比例减少为50%,追肥比例增加至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降至40%~50%,追肥比例增至6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的地块,追肥可移至拔节中期至旗叶露尖时。

7

一喷三防

小麦生育中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有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蚜虫。为提高工效,减少田间作业次数,在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将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混合喷雾,实现一次施药达到防病、治虫、防早衰的目的。

一喷三防的药剂可用80%多菌灵超微粉50g/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亩、0.2%~0.3%磷酸二氢钾100~150g/亩,混合兑水50kg/亩叶面喷施。高产麦田力争喷施2~3遍,间隔时间7~10天。

本栏组稿:杨志华刘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