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8亿亩“保命田”力保粮食安全
新华网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 乌梦达)中国国务院近日批复原则同意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100公斤以上。
此前,中国长期坚持18亿亩耕地的红线。而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由于不得占用、旱涝保收,中国老百姓俗称“保命田”。
中国人口与耕地保有量矛盾长期持续,虽然粮食连续10年增长,但专家表示,由于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城市化发展压力不断加剧,耕地保护和延伸的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在广东等沿海省份,因为城市边界不断外延,土地流转制度仍不完善,种地收益远低于土地出让的收益的现象突出。
种地不如“种房子”,这让耕地保护十分困难。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民辛勤耕作一年,一亩地收入还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与其苦守耕地,还不如将自家地转用于工业用地。如此情况,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何来?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中央一直要求保证耕地红线,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城镇化中占用了大量土地,虽然保证了土地数量的增减挂钩,占用与复垦平衡,但优质土地有限,复垦地往往是山区丘陵,质量很差,产量难以保证,而被占用的往往是良田。
一些专家担忧,如果长此以往,虽然红线仍在,但粮食安全可能面临严重挑战。
中国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耕地中60%以上质量中等偏下,优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不到3%。
专家认为,在2020年前,建设8亿亩旱涝保收、不得随意占用置换的高质量基本农田,是对未来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对稳定未来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如果这一计划顺利完成,在保持现有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到2020年时,亩均增加的生产率将为中国额外提供8000万吨优质粮食,大约相当于201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的13.5%
同时,中国政府也将为耕种基本农田提供多种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
上世纪50年代,印度学者发表的《悲惨性成长》引爆了全球农业革命,该文提出,工业发展速度远快于农业将导致农民收入下降,从而引发“工业越发展、农民生活越悲惨”等一系列问题。
据此,美国等国家纷纷开始将工业发展收入大力度用于对农业、农民的补贴,这对于这些国家当前形成的现代化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一年补贴农业的资金足够应付两场科佐沃战争,这些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现在借鉴。”位于广东发达地区的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市规划局副局长李溟介绍。
中国财政部日前公布,近期将下拨300亿元用于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这一数字比比2012年增加70亿元。
较早开始试点对农民进行补贴的广东省则在政府投入资金对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改善投入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市场化的方式,对耕种基本农田的农民给予相应补偿。平衡农民在耕种责任和收益方面的巨大差异。每亩地的补偿标准因各地财政不同而异,补偿标准较高的广州、佛山、深圳等地超过了500元。
“应用经济杠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耕种和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从目前试点建设情况来看,取得了明显效果。”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耕保处处长王功慧说。
专家表示,相对于中国广袤的国土和巨大的保障范围,目前中国政府的财政投入仍显不足,在初期资金不足的情况,未来仍然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加大投入,保障这一计划的完成。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