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大8年获13项国家科技大奖的秘密

河南农大8年获13项国家科技大奖的秘密

中国科技网记者 乔地 通讯员 郭治鹏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河南农业大学一举捧回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至此,这所地方农业大学已连续8年获得国家科技大奖13项,其中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或技术发明奖7项。

此间有关人士认为,河南农大屡获大奖,首先在于他们的科研方向始终紧扣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选题。在这13个获奖项目中,涉及粮食增产高效及新品种选育的就占了7项;涉及家禽疫病防治和种质资源利用的占了3项;其余3项则为林木病害防治和新品种选育、新能源利用。这些项目无不是国家战略的重点领域,尤其是有关粮食增产高效及新品种选育的研究,既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需要,也与河南粮食生产大省的区域发展战略吻合。

其次是优势特色突出。在河南省对接国家“双一流”计划而实施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中,河南农大作物学、兽医学入选优势学科,农业工程和林学入选特色学科。河南农大始终在围绕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做文章,专注于一点重点突破。

其三是贴近实际创新,研究内容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两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范国强教授说:“我们团队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创造了自然界中没有的四倍体泡桐品种。该品种在大田种植后表现很好,所以人们愿意去种植这个品种。”河南农大人始终扎根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贴近实际搞创新,这是他们持续发力的源泉所在。

第四是集体协作攻关,团队力量最重要。该校牵头组建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在2013年从全国2700多所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首批“2011计划”14个协同创新中心之一。该校郭天财教授主持的《冬小麦根穗发育及产量品质协同提高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和尹钧教授主持的 《黄淮区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们认为,关键技术的研究牵涉到品种选育、田间管理、信息技术、技术推广方方面面,必须与其他单位协同攻关,依靠团队的力量。

最后是科研人员一定要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厚积薄发。16年埋头鸡舍的实践积累,8年的科技创新和集成推广,使河南农大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康向涛教授创造了一个让河南土鸡变身“金凤凰”的神话。该校陈彦惠教授主持的《豫综5号和黄金群玉米种质创制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田间试验、品种审定过程漫长而充满变数,“可能一场狂风、一次大雨,你的努力就白费了,只有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才能坚持下来”陈彦惠教授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