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2016年还将是政策市

一、行情回顾

玉米市场原本波澜不惊,连续八年收储,国家政策扶持玉米价格。八年来国家收储价格节节攀升,玉米价格也水涨船高,2015年3月达到历史最高点2535,之后不断下落,在10月份下落至1788,年内下跌近30%,市场上演了一幕“过山车”式行情。2015年一季度玉米价格缓慢攀升,主要是因为:国家在2014年11月28日-2015年4月30日,开始进行玉米收储,不仅收储价格创历史新高,(黑龙江为2220元/吨,吉林为2240元/吨,辽宁及内蒙为2260元/吨)而且收储量也达到了创纪录的8000万吨。在国家大力扶持下,玉米期货价格达到了玉米品种上市以来的最高点。2015年5月份以来价格断崖式下跌,主要是市场对于国家收储政策的担忧,临储加中央储备的玉米库存已经高达1.5亿吨,接近中国一年的玉米产量。市场担心国家会低价抛储,降低玉米收储价格,甚至直接取消收储。担忧情绪在市场中持续蔓延,玉米价格不断下落,国家2015年9月17日,发文明确收储价格为2000元/吨,之后又公布收储能力为8000万吨。玉米价格在第四季度才止跌企稳,横盘震荡。

二、国际玉米供需不影响国内

1、中国玉米进口政策影响国内价格

2015年初国内玉米现货价格远高于进口与玉米价格。但根据《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3年第4号),2015年玉米进口配额为720万吨,非国营贸易比例40%。这个数量占一年的玉米产量不到5%,私人企业很难拿到国外便宜的玉米。2016年的进口政策已经出台,2016年玉米进口配额为720万吨,这些配额申请不易,而且申请的数量仅能满足企业的生产,无法流入到市场中,国外低价的玉米不会冲击到国内玉米市场。考虑到国家收储了大量的玉米,2016年新出政策来放开玉米进口配额是不可能的,因此玉米价格波动还是主要看国内的供需及政策情况。

三、国内玉米供应格局

1、国内玉米多年供过于求

玉米供需平衡表中很明显看到,即使有进口配额的限制,减少了国外低价玉米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国内玉米还是供过于求的。虽然国内玉米市场多年来一直供过于求,但在2015年5月之前,玉米价格一直节节攀升,主要是因为,玉米是政策性很强的品种,中国政府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连续八年收储,收储的价格和数量,对于玉米市场价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历史数据上看,政策面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远大于其自身供需的影响。

2、收储政策支撑价格

2015年9月17日发改委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粮调〔2015〕169号:2015年的收购价格在八年中首次调降价格,东北地区收购价格首次统一为2000元/吨。这个一个信号表明国家对收储力度的降低。往年大部分时间玉米期货价格是高于收储价格的,但今年有近4个月,期货价格远低于收储价格,虽然之后收储价格出台,市场对其反映平平,期货价格还是屡创新低,直到国家公布收储能力为8000万吨之后,加上北方雨雪天气,新上市玉米价格坚挺才缓解了玉米期货下跌的势头,目前玉米期货主力合约在1900元/吨盘整,低于收储价格2000元/吨。这一现象和往年相比,非常不寻常,市场对于国家收储政策的力度和持续性产生了质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收储的已有存量太大了。

3、临储总量连年攀升 政策改变迫在眉睫

截止2015年12月10日,2015年玉米国家临时收储速度超预期,已到3000万吨,加上往年收储的存量,玉米在库的数量高达1.8亿吨,接近一年的全国玉米的产量。临储库存创历史记录的同时,目前库存玉米霉变较为明显。主要是因为2014年12月14日发改委等4部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关于做好东北等部分地区生霉粒超标玉米收购工作的通知》发改电(2014)21号,要求生霉粒控制在不超过5%。2014年秋收季节天气闷热干燥,玉米霉变率大幅提升,国家为了落实对农民的扶持,放宽了生霉粒的要求,导致了2014年收储的玉米存放至今霉变更加严重。目前《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要求要求生霉粒控制在不超过2%,市场普遍预测,后期如若政策放开生霉粒4%以内的玉米有都可能收进去。经市场调研,农户中的存储方式都是用网状的大笼子存储玉米,比国储的堆砌式通风情况要更好,尤其是国家临储中有7500万吨的存量是2012年和2013年的,已存放多年,饲料厂基本上已经不适用了,考虑到2014年收储玉米虽然收储时间短但是因为存储限制霉率很高,预计品质差的库存达到9000万吨。市场预计国家的存化粮按低价定向销售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存化粮品质较差,饲料厂应该无法使用,大概率是送往深加工企业。这样如果存化粮流入玉米深加工企业,以其低价将会替代部分玉米下游需求。国家目前政策是高价收储,存粮于库后,高价拍卖又会出现流拍,低价定向销售存化粮。这一个流程国家要补贴农民、收购企业和下游深加工企业。加上玉米国储数量不断攀升,如同“堰塞湖”,国家是否能永远将收储进行下去,价格能否一直支撑在高位,成为了市场讨论的焦点。

4、 2016年收储价格还将调降

由于目标价补贴制度在棉花及大豆的实践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国家不会急于继续扩大试点,消息人士称中国已经基本确定下一年度将继续托市收储玉米。国家制定政策的核心是“谷贱伤农”,新一年如果有收储,其收储价格肯定会高于农民种植成本。目前农民用自有土地种植还是有相对不错的利润空间,但是包地种植因为土地租赁成本的上升,利润空间有限了。经过我们调研发现自种成本约为1000元/吨,包地种植的成本黑龙江1614元/吨吉林1618元/吨,内蒙1860元/吨。考虑到农民种粮成本,2016年国家玉米收储价格应该不会低于1600元,业内人士估计明年玉米收储价格会在1800元/吨。农民除了种植玉米,也可以种植其他作物,对比玉米、大豆和棉花的每亩净利润,可以发现玉米种植效益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5、“镰刀弯”种植规划

自2008以来,我国玉米年产量已经激增近5000万吨,可谓是世界之冠,但连年递增的玉米库存已经成为“老大难”。为解决当前我国庞大临储玉米库存“双压”(数量和质量)问题。根据我国玉米供求实际状况和生产发展实际,国家采取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刻,我国“镰刀弯”种植规划孕育而出:到达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才减少5000万亩以上,约合3000万吨玉米。然而,从玉米的消费角度看远水难解近渴,每年的饲用比重占到玉米总消费量的2/3。因此,在以粮改饲政策调整与驱动下,我国未来五年将大力发展反刍动物牛羊等,而同时生猪养殖量将随着镰刀弯种植规划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呈现被动调减的趋势。据JCI初步评估:到2020年我国因玉米产量下降而调减生猪出栏量就可能达到1.82亿头,过去玉米消费的历史高峰也将一去不复返。2016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为5.4亿亩,环比减少2000万亩。随着种植面积的减少,产量将会稳重下调,2016年全国玉米产量将在2.12亿吨左右。整体上看,未来一年供应还是偏宽松的。

四、国内玉米供应格局

玉米下游需求主要分为三大块,其中饲料方面占比63%,深加工方面占比29%,食用等方面占比9%。中国饲料产量表中可以看出来2016年中国饲料产量预期是稳重有增,虽然达不到2012年的峰值,但比2015年饲料还是有增加的。从长期看来,饲料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饲料产量的稳定增长主要保证玉米的刚性需求;2012以来我国饲料产量不断减少,但预计2016年我国饲料产量绝对数量和相对增速都会有所增加,但幅度不会太大。

从2007年-2014年配合饲料产量对比图中可以看出猪饲料在饲料产量中的占比是最高的,因此猪的养殖情况是玉米下游需求的最强影响因素。从2012年开始生猪存栏量震荡下行,从4.7亿头下降至3.8亿头的历史较低水平。能繁母猪存栏量更是一落千丈,从2012年开始连回调都没有,不断减少,目前还是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生猪存栏量少意味着市场不需要那么多的猪饲料。近三年能繁母猪的持续减少,主要是因为养殖利润的下落。2013年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均值为88.12元/头,2014年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均值为-60.88元/头,2015年1-4月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均值为-99.58元/头。2015年5月至今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均值为290.79元/头。因为2014年及2015年养殖生猪巨亏,农户补库意愿不强,即使现在生猪养殖利润处于历史高位,但农民经历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巨亏,补栏心态谨慎。一般养殖利润增加到能繁母猪存栏量回暖需要十个月。预计在2015年5月之后生猪存栏量开始明显回暖,其生猪存栏量高峰将会在秋季出现。下游猪饲料的需求高峰也是在5月开始出现。

玉米深加工方面需求弹性相对较大,玉米淀粉在玉米深加工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国外生产成本的优势(谷物价格远低于国内),令淀粉企业主要出口产品——玉米淀粉出口量连年下挫,而玉米淀粉期货合约的上市加快了行业优胜劣汰的局面。玉米淀粉厂目前盈利主要靠国家补贴,这样的盈利模式是不能长久自的。未来一年甚至几年玉米淀粉看空应为主基调。

五、总结与2016年行情展望

综合分析,玉米2016年还将是政策市。目前已确定的是玉米进口配额还将维持不变,国外低价玉米冲击我国市场。由于目标价补贴制度在棉花及大豆的实践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国家不会急于继续扩大试点,中国已经基本确定下一年度将继续托市收储玉米。目前重点关注国储库存1.5亿吨何时流入市场,2016年临储收购价格及收购数量。预计玉米春节前价格将会小幅下行,春节后是玉米售粮淡季,大部分合格玉米已经入临储,价格可能会明显上涨。4月底,玉米临储结束,基本供应平衡,玉米盘整为主,积极关注生猪存栏量,如遇存栏量快速回暖,不排除出现阶段性上涨的可能。9月中下旬,新玉米上市,玉米季节性下跌,玉米整年来看还是熊市漫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