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动整合潮种业央企并购提速
中国种业公司可以诞生出像孟山都、益海嘉里这样的国际巨头吗?
农业部相关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可以,不过或许不会是种业民企,而是像中种集团(下称“中种集团”)、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农发集团”)和中粮集团这样的种业国企,更确切地说,是央企。
这位不愿署名的农业部专家说,从2011年起,中种集团、中农发集团和中粮集团等央企就加快了并购种子企业的步伐,目前中种集团、中农发集团两大央企在育种等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在国内种业十强之列,而稍靠后的中粮集团今年在收购荷兰Nidera集团51%的股权后,也已成功进入国际种子企业行列。
在这三家央企中,中种集团被业内最为看好。原因是中种集团进入种业的时间最久,已经长达36年,育种等方面的种业基础研究已属世界一流;另一方面在2007年国务院将中种集团划归中化集团之后,中种集团在整个“育繁推”的实力上,更有了进一步的优势。
国内种业在过去的3年中创造了一个“奇迹”,企业数量由8700多家缩减至5200多家,核算下来,平均每年有1160多家种子企业或者被并购重组,或者被彻底淘汰。
在这场声势颇为浩荡的种业整合潮中,被淘汰的基本都是实力偏弱的小微企业,被整合的则是以中小企业居多,像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这类种业龙头企业,则扮演了强势角色。
虽然行业内人士看好最先进入世界种业前五强、前十强的国内企业多半是隆平高科、大北农集团等民企,但农业部专家认为,上述三家种业央企更有戏。
国内种业出现整合潮主要是受到国家政策推动,标志性的文件是国务院在2011年4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在2012年、2013年分别出台的《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
受三大“种业”文件的接力推进,国内种业出现了大洗牌,有的种子企业迅速壮大,有的则是被并购、被淘汰。
以中种集团为例,2004年并入中化之后,中种集团经营业绩、经营效益都开始大幅上升。在近三年国内种业的整合潮中,中种集团一般都是通过并购、参股其它种子企业,快速壮大自身规模的同时,再进一步联合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和骨干种子企业,提高其科研育种技术水平,目标是在5至10年,跻身国际种子企业十强之内。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现在中种集团在河南、山东、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粮食大省都有种业布局。前述农业部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近两三年,中种集团在转基因玉米、水稻等育种方面进展很快。
与中种集团在国内种业所处的优势不同,中农发与中粮两大集团都是在2011年前后才正式进入种业生产领域。从综合情况来看,目前,中农发在种业方面的优势要比中粮集团明显。
中农发集团原以远洋捕捞及农业资源开发、农牧业生产及相关配套服务为主,2011年8月收购了国内最大的小麦经营企业——河南地神种业公司53.99%的股权,之后又控股广西格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种子集团等6家种业企业。
中农发集团旗下具体经营种业的是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内简称“农发种业”,是目前央企中唯一从事种业的上市公司。据农发种业内部人士透露,现在该公司正在与法国Eu-ralis(优利斯)集团公司进行洽谈。Eu-ralis是法国大型农业及食品集团。
与国内所有种子企业不同的是,中粮集团实施的种业并购,第一步就锁定在国际种业巨头上。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告诉经济观察报,中粮集团今年收购的荷兰Nidera集团,是一家国际大粮商,在农作物育种、销售等方面也占有较大市场。
前述农业部专家也看好中粮集团对Nidera集团的控股。这位专家说,从目前的进展来看,中粮集团的起点相对更高。如果中粮集团有意大举进入种业领域,其发展步伐会走得很快。
(责任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