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农业迈了四大步
本报讯 即将过去的2015年,在中国“三农”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农业农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粮食生产迎来“十二连丰”,部分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打下坚实的基础。
粮食生产迎来“十二连丰”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2143.5万吨,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增长2.4%。这是自2004年以来,全国粮食连续第十二年获得丰收。
粮食再获丰收,离不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鼎力支持。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支持力度,及时下拨2015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种补贴资金,稳定了农民的种粮收入预期。同时,农业种植结构继续优化调整,冬小麦、玉米等粮食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因播种面积扩大而增产粮食约33.5亿公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23.1%。
农业机械化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农业部广泛推行“一条龙”复式作业方式,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明显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超过40%,“三夏”小麦机收率超过92%,“三秋”玉米机收率达到63%,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全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2%,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
休闲农业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中国休闲农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不仅促进农民增收,也为农业农村经济迈向“中高端”提供了支撑和动能。
随着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出台了用地、财税等扶持政策,促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休闲农业取得长足发展。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休闲农业主体180万家,预计收入3500亿元,增长10%以上。休闲农业吸引游客11亿人次,3300万农民因此受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打响攻坚战
中国粮食连年增产背后,离不开化肥、农药等要素投入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农业部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初步构建了由273个农田氮磷流失、210个农田地膜残留、25个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定位监测点和2万个农田调查点组成的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不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常态化、制度化运行。
监测,是为了更好地防治。2015年初,中国启动实施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4亿亩;深入实施绿色防控,设立国家级绿色防控示范区150个,陆续淘汰高毒农药33种;开展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建设,建立示范基地218个。
一系列“组合拳”的深入实施,使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突破,向着绿色农业目标不断迈进。(林晖 王宇)
(责任李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