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种让百姓尝尽甜头
水稻收割早已结束,市农科所的科技人员却并没有闲下来。这几天,他们忙着为水稻南繁育种准备材料,忙着考种,准备来年的选种、鉴定材料,忙着整理试验数据,从中筛选有苗头性的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系,推荐参加明年的各级中试,为随后新品种的选育乃至常熟水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科技能量。
常熟在选育水稻新品种的同时,通过实施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等推广新品,扩大优良品种的辐射面,让更多农户从中获益。
再创亩产新高
今年,市农科所新配组的优质籼粳交杂交粳稻组合“常优1294”迎来丰收。该组合的超高产攻关田实产验收达到918.77公斤,创国标优质稻谷同类型杂交粳稻组合国内产量新高。这标志着市农科所在籼粳交杂交粳稻育种产量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常熟在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上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市农科所在育成推广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常优5号”的基础上,从2012年至2014年相继育成了“常优粳6号”“常农粳7号”“常农粳8号”和“常农粳9号”四个新品种,一个不育系“常132A”通过江苏省鉴定。这些品种的综合性状更加全面,米质更优,都达到国标1级和2级标准,并且具备适口性好、产量高,较对照增产幅度均在6%以上;抗性好,抗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等当前主要病害;适应性好,成熟期早等优点,尤其是“常农粳8号”,适合苏南及苏中地区推广,应用前景更好。
扩大种植面积
今年,古里镇下甲村稻米专业合作社的优质粳稻种子生产又获丰收,特别是100亩“常优2号”制种田,亩产达到125公斤,比去年又有所提高,这得益于“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的实施。作为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对接科技示范镇村,自2011年开始,下甲村通过市农科所、市种子站的指导,将优质粳稻种子生产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相结合,使得制种产量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下甲村稻米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徐永祥说:“2011年之前,我们‘常优2号’制种亩产量在65至75公斤,这几年不断加大技术投入,亩产量逐年提高,更好地满足了生产所需。”
自2011年起,常熟开始实施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结合自身水稻育种优势,明确2011年至2015年项目以常熟自主育成的“常优2号”“常优5号”“常优粳6号”“常农粳7号”“常农粳8号”等水稻品种(组合)制、繁种及高产高效栽培为对接主导产业。同时,全市确定支塘镇蒋巷村,尚湖镇常兴村、练南村、山鑫村、罗墩村,海虞镇肖桥村、七峰村,古里镇下甲村,辛庄镇卫家墩村等五镇九村为对接科技示范镇村,确定了优质粳稻种子生产、优质粳稻高产高效栽培两个主攻方向,由市农科所、种子站等相关部门开展特色产业服务与技术指导。截至2015年,项目实施期内,杂交粳稻制种面积2600多亩,生产杂交种子35万余公斤,可供15万亩以上杂交粳稻种植;常规高产繁殖面积2753亩,生产优质常规种子165万余公斤,可供55万余亩常规粳稻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方面共计种植面积1.8万多亩,生产稻谷1200万余公斤,累计辐射带动农户1000余户,面积10000余亩,并向周边辐射形成了8个万亩生产区。
实现增产增效
今年,海虞镇郑家桥村152亩“常农粳8号”示范田块平均亩产达到775.48公斤,测试中产量最高的一个田块亩产达到791.4公斤,是目前常熟常规、早熟品种机插秧田块的最高产量。这就是推行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的成果。“常农粳8号”是市农科所在2014年上半年通过省级审定的水稻新品,米质达到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是稻麦周年高产栽培的首选品种。为了让良种发挥出优势,常熟用优良的技术与之配套,采用精确定量施肥技术、精确定量节水灌溉技术等栽培技术,确保种出高产优质的水稻。
常熟通过实施“农业三新工程”等项目,将新品种与新技术有机结合,建立起常优系列和常农粳系列优质粳稻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核心试验区5个,面积5935亩,平均亩产达到710.1公斤。试验区内全面实施机插壮秧培育技术、机插精确定量栽培和秸秆全量还田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了优质水稻新品种(组合)的增产潜力。不仅如此,项目实施期间,常熟对示范区内种田大户进行技术培训,项目组科技人员深入田头,进行现场检查、指导,保证了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田。
通过示范区的带动,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被送进千家万户,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技意识得到明显提高。示范区引导农民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据统计,2013年至2015年,常优系列和常农粳系列优质粳稻新品种(组合)在苏南及沿江稻区累计推广应用250万亩,成为苏南及沿江稻区优质晚粳稻的主栽品种。
(责任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