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住房 粮食也急需“去库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和过去两年不一样的是,此次会议中共中央七常委并未出席到会,习近平作重要指示,李克强作批示。2013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七常委悉数到齐,2014年则是李克强和张高丽两人到会。不过,不仅仅是在会议的规格上今年有变化,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基调也和往年很不一样。

“去库存”成中国农业当前主要目标

据新华社,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连续增产,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重大贡献。然而在增产的背后,会议也明显透露出了更大的隐忧。

李克强在批示中指出,“要注意分析粮食丰收后出现的新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继续调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什么是粮食丰收后的新情况?又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针对性措施?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指出,随着2014年中国粮食出现“十一连增”,同时从国外进口的规模不断扩大,造成过去十余年库存持续增加,目前中国已经面临国家粮食仓容爆满,进而出现“储不下,卖不动,收不起”问题。

卢锋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初步估测2014年粮食库存可能7.66亿吨,接近1998年7.87亿吨的峰值水平。“目前库存总量可能超出全年表观消费量一倍,比实际消费量超出比例更大。”

粮食库存爆满的这一现实也决定了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定下的当前主要目标之一“去库存”。中国在1998年达到粮食库存峰值之后,不得不经历了多年痛苦的“去库存”调整阶段。

“中国粮食经济或已进入第四次相对过剩”

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继承了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改革方向,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库存几乎爆棚,另一方面产量依然连增,进口也持续增加。这应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针对之病症。“粮食品种和价格不对称,无法有效供给,农业也有供给侧结构改革”。

卢锋教授指出,过去十年我国对农业和粮食实施了大量补贴,去年主要针对粮食的农业补贴总量可能已经超过3000多亿元,巨额补贴刺激粮食产量持续升高。

另一方面,中国粮食进口总量从2000年左右的1000万吨已飙升至2014年约1亿吨。卢锋教授分析,由于大量补贴和持续对进口显著管制,我国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已经前所未有地全面超出国际价格,超出幅度大约在40%-50%上下,派生“进口入市,增长入库”的现象。

“中国粮食经济或已进入第四次相对过剩”,卢锋教授表示,中国过去一段时间粮食产量、进口、库存“三量齐增”格局难以持续,粮食经济可能会步入新一轮下行调整周期。粮食周期调整可能会显著影响“十三五”时期粮食产量、贸易、库存,对农民收入与农村消费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会影响短期宏观经济形势。

事实上,这种周期性的调整已经开始了。今秋粮食上市后,玉米市价从9月初每吨2300元下跌到11月中旬2000元上下,跌幅约15%,官方玉米临时收储价2008年以来首次较大幅度下调。同时,小麦价格也下降一成左右。

卢锋教授认为,这一短期市场波动后面有相当重要的更加深刻的周期演变背景。“十三五”时期中国的粮食经济面临与早先两个五年规划时期相当不同形势,粮食市场供求关系正面临新一轮周期调整。

中国未来5年或面临粮食大幅调减

在上一轮我国粮食多年“去库存”阶段,1997-2001年我国粮食产量罕见“5连降”。卢锋教授分析,从早先三次粮食相对过剩调节情况估算,粮食产量在未来五年前后下行周期阶段可能要调减5000万吨-1亿吨上下,年减1000-2000万吨。

“可能对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卢锋说,不过产量调减不会影响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目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也依然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要保稻谷、小麦等口粮,保耕地、保产能,保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此外,周期调整也可能意味着出现“补贴和产量减少,国内价格下降,出口大规模增长”的格局。会议中也提出,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

主动的周期调整也可能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更多的压力。卢锋教授依据有关CPI对粮价弹性估计,如果明年粮价下降10%到15%或许会拉低CPI约0.8到1个百分点,“对近年保持定力、积极调整宏调政策带来压力”,但同时也会,会降低农民工转移的边际机会成本,为农业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加边际激励。

卢锋教授认为,去库存办法总体上就是要减少对粮食市场的干预,包括减少大量补贴和贸易管制程度,更多依靠市场机制作用。不过,粮食特殊论观点具有根深蒂固影响力,流行观念和利益格局使得粮食政策贯彻供给侧改革方针面临更多掣肘。从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来看,最高决策层已清晰意识到,中国粮食政策已经站在新一轮周期转折点上。(来源:南都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