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谷种子产业发展变化的30年

景谷地处滇西南中部地区,属哀牢山以西低纬山地季风气候,海拔913m,年平均气温20.3℃,大于10.0℃的年活动积温7371℃,年日照时数1993.5小时,年降雨量1295.8毫米,具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分明等特点。这里植被丰茂,山青水秀,土地肥沃,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是云南省最佳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区域,也是云南省最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之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景谷县积极探索发展景谷种子产业之路,走过了发展、徘徊、停滞、再发展的曲折道路,经历了面积由小到大,单产由低到高,技术力量由弱到强的完善发展过程,经过37年,特别是自治县成立这30年以来农业科技人员们的不懈努力,景谷的种子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为保障景谷粮食生产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快基地建设,促进增产增效
从1978年首年引进籼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试制4.19亩,总产9.2千克,平均单产0.22千克;繁殖不育系5.3亩,总产86千克,平均单产16千克发展到1989年的累计制种面积6993亩总产916192千克平均单产131千克,平均年制种面积699.12亩,总产91619.2千克,景谷的种子产业走过了一段很艰难的历程。1990年,景谷被列建为云南省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县后,种子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杂交水稻制种逐步形成规模化、基地化,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种子产业发展模式,农户在统一自家制种田块上实行自制,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加工投放市场,满足农业生产用种,保证景谷的粮食生产安全,并先后在威远坝、永平坝建立起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总产、平均单产、调出量、自给率在全省实现了五个第一,居全省第一位,成为目前云南省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
1985年—2015年30年的发展建设使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得到了巩固,技术力量日渐加强,形成了一个以制种基地为依托,以良种为中心的种子科研、生产、检测、加工,以及产、供、销,贮备、管理一体化的试验、示范、推广种子产业化体系。30年来,累计籼型杂交水稻共制种50565亩,生产杂交水稻种子8513066千克,年平均制种1685.5亩,年平均生产种子283768.9千克,最高年2013年制种5011亩,生产杂交水稻种618924.9千克,最高单产Ⅱ优6078制种215亩,平均单产402.8千克。2005年首次引进粳型杂交水稻在低热坝区制种75亩,总产21372千克,平均单产285千克,攻克了低热坝区不能制粳稻种子的难题,2005—2015年粳型杂交水稻共制种13980亩,生产种子2935800千克,最高单产滇杂86在2013年制种201.5亩,平均单产418千克;2014年引入两系制种组合“云两优144”制种35亩,平均亩产121千克,获得成功,为我县今后开展两系制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县籼型稻种年平均用种20余万千克,种子自给率达100%,种子除满足本县用种外,平均每年向外市(州)、县供种8-10万千克,粳型稻种全部外调。通过实施种子产业化,每年为制种区农户新增加经济收入300多万元,年平均带动制种户1227户增值增效,制种户早季制种晚季种粮,实现了早季拿钱晚拿粮的目的,已成为制种区农民增收增效的重要经济来源。同时,以良种推广为核心促进了各种农业配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得到了有效的转化。种子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二、加大良种生产与推广,促进种植良种化步伐
景谷县种子产业充分利用科研院、校、所的科技力量,大力倡导科研与生产、试验示范与推广、生产与加工销售相结合科技改革路子,使科研成果及时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初步统计,近30年来,种子产业的实施获得省、市、县种子产业化方面的科技成果奖17项,最高奖为云南省人民政府星火二等奖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有力的推动了种子产业的发展。30年来,累计生产的种子推广,籼型杂交水稻5320666亩,新增稻谷532066625千克;粳型杂交水稻1834875亩,新增稻谷183487500千克。籼型杂交水稻制种组合在以汕优63、D优63为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D优10号、冈优12、Ⅱ优63、Ⅱ优6078、Ⅱ优838、金优63、Ⅱ优7号、内优2016等品种;粳型杂交水稻制种组合主要是滇杂31、滇杂32、滇杂39、滇杂40、滇杂46、滇杂86、滇昆优8号。2005年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协作完成籼型杂交水稻金谷202选育,并通过云南省审定,2002—2007年推广种植105203亩,总产61922485.8千克,平均单产588.6千克;2013年与湖南省奥谱隆科技协作完成籼型杂交水稻泸香969选育,并送云南省审定;2015年与云南省农科院合作申报《杂交水稻“云糯1A”不育系繁种技术、杂交水稻“云软15A”不育系繁种技术、杂交水稻“云109A”不育系繁种技术》普洱市农业地方标准。
三、加强种子产业化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国家“种子工程”的启动实施,景谷县委、县政府把“种子工程”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中心工作列入了“九五”、“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1997年6月完成上报省级《云南省景谷中型粮食种子加工中心可行研究报告》,次年批复实施项目建设,由此,建设起了新型种子加工中心,具有常规仓库、低温仓库、加工车间、种子风选机、种子精选机、种子包衣机、种子包装机和种子检验等种子加工检验的设施设备,为种子产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06年为适应市场需要,开发优质粮食基地建设,同年完成上报《云南省景谷优质常规籼稻繁育基地建设可行研究报告》工作,2008年8月完成《云南省景谷优质常规籼稻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当年批复实施项目建设。通过项目的建设实施,使3000多亩种子生产基地形成了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促进了优质粮食开发,保证景谷粮食生产的安全,为景谷粮食生产持续高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李开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