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建成国际先进的小麦转基因技术平台

12月12日,山东农学会邀请国内同行专家,对我院作物所主持完成的“高效小麦转基因技术的引进与创新”成果进行评价。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科技厅农村处调研员王胜利、院科研处处长张正等出席会议。作物所副所长黄承彦、小麦分子育种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院科研处副处长赵军胜主持。

转基因技术是进行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研究的有效工具。长期以来,小麦遗传转化效率低,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基因技术是世界性难题。法国的SIM技术和日本的PureWheat技术分别是2002年和2012年报道的先进技术。作物所小麦分子育种课题组依托农业部948项目于2009年成功引进了SIM技术,并针对该技术的优缺点,自主发明了幼穗拯救生产转基因小麦的方法。2013年通过自筹资金,引进PureWheat技术,并将之与SIM技术融合,通过受体材料栽培条件、农杆菌灭活方法、愈伤组织切割等方面调整优化,使小麦转基因效率最高可达76%,阳性苗率达到100%;对小麦主栽品种和高代品系进行了成熟胚、幼胚、幼穗培养能力的研究,筛选出5个再生能力强的冬小麦品种,其中2个品种遗传转化效率达到30%;构建了T-DNA激活子标签表达载体,建立了小麦基因组标签文库构建的技术体系,已获得3800个独立事件,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完成人工气候室、接种室、培养室等高标准小麦转基因硬件设施的建设,培养了一支10人组成的分子育种团队,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6人。

通过技术引进创新、配套设施及团队建设,我院成功建立了适于主栽小麦品种的高效农杆菌小麦转基因技术体系,打造了国际先进的高通量小麦转基因技术平台。平台的建成,将为明确基因的功能、发现优异基因资源、拓展基因的应用范围、加快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基因的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对于推动我国小麦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研究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