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职业“女农民”的现代农业“生态经”
新华网济南12月2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刘宝森高洁)别人种田都除草,但在济南正庄农业园区,这里的工人却使着劲种草。
在数个冬暖大棚里,种在樱桃树下的大量岩垂草正在越冬。“种草是为了吸引有益昆虫居住,让这些昆虫成为园区内果树病虫害的生态克星。”自称职业“女农民”的正庄农业总经理王妍说。2012年10月,正庄农业在济南唐王镇岳家寨村成立,从未直接和农业打过交道的王妍及几位合伙人从周边村庄流转1000亩土地,3年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发展现代农业。
3年的探索,园区在果品研发和种植技术上已颇有建树,唐贵妃梨、玖红苹果等高端水果已逐渐打开市场。但已在国内外考察多时的王妍却又有了新想法:如何将整个农业园区建设成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王妍认为,发展现代农业不代表不要生态,要避免这一点,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在此之前,品种、栽培技术、施肥配方、物联网技术应用是支撑正庄现代农业的四大支柱,然而这四大支柱虽然是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但之间尚未形成生态循环的链条。
开始关注建设生态系统之后,正庄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发生微妙变化,生态“三生”系统应运而生,包括植物生、动物生和微生物生,三者构成了生态建设的基础部分。
种草是植物生、动物生的一个代表。
“以前除草是用打草的方式,不用除草剂,看似生态,但仍然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关系。”王妍说,打了草,赖以生存的昆虫无家可归。如七星瓢虫吃蚜虫,将草割掉,破坏了七星瓢虫繁衍后代的环境,蚜虫病就可能严重。
目前,包括岩垂草在内,正庄农业种了两种草,共100多亩。明年春天会继续种,覆盖园区600多亩核心区,计划用三年培养有益昆虫群。
记者看到,在园区的一些地头上摆放着昆虫捕捉器。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会将捕捉器中一年的昆虫数量进行对比,看比例和总量上发生哪些变化,来判断生态昆虫间的平衡性。
不仅如此,在园区的田地里,还养殖着大量的蚯蚓,蚯蚓通过不断地纵横钻洞和吞土排粪等生命活动,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板结贫瘠的土壤变得疏松多孔、通气透水、保墒肥沃。
打造现代生态农业需要科技支撑。王妍认为,眼光不能只局限在国内,而要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
今年10月,正庄农业在科技上开始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应用植物学研究所展开合作,后者拥有全世界领先的果树栽培、生态防治、新品种研发技术。
荷兰大部分果农都是生物防治,不仅是管理果实,而且是将果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王妍介绍说,这是她到当地考察后对现代农业感受的最大不同。
虽然荷兰土地有限,却是农业出口大国,原因就在于荷兰把有限的土地通过高科技品种优选,提高了亩产,降低了成本。中国的人均耕地比荷兰还多,如果能掌握相通的技术,前景不可限量。
和瓦赫宁根大学的合作目前处于项目研发期,也就是引进的先进植物栽培、生态病虫害保护、增产等手段先在正庄园区做实验,成功后再选择最适合国内土壤气候的模式,推而广之。
不仅如此,今年11月正庄农业成立了山东首家生态农业院士合作站,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及其技术团队为依托,在正庄做实验,构建生态现代农业的模式。
“正庄每年300万元投入到科技研发和生态建设。”王妍认为,这不算多。
尽管正庄在探索生态现代农业方面表现积极,但在市场面前仍然表现得很无奈。王妍说,模仿正庄产品的假冒伪劣很多,抄了正品的后路,更可能危害到食品安全,新农人面对无序市场很无奈。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正庄今年开始着眼“互联网+农业”,与济南蔬菜集团合作,将其优质的冷库、集散点、物流配送资产利用起来,正庄能提供标准化的产业基地,这样就实现了产品从基地到餐桌的直销,不仅降低了产品价格,质量安全还得到了保障。
王妍呼吁,不能让企业包打天下,如品种保护、市场秩序规范等问题,如果这些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将严重制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积极性。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