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转基因:中国该拒绝还是该发展?
6月26日,作为粮食与农业领域的诺贝尔奖,今年的“世界粮食奖”颁发给从事转基因研究的一位企业家和两位科学家,这也是该奖项设立27年以来第一次授予转基因技术。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特别肯定了三位得奖人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和极端气候影响的农作物新品种中的突出贡献,称其技术使全球1.7亿农民受益。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基因农业时代,无论支持还是反对、喜欢还是害怕,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当前仍有很多人谈转基因色变,反对转基因。
日前,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一份“转基因大豆与肿瘤高度相关”的分析报告,引发转基因反对者和支持者的“口水仗”。本报6月23日就刊登了《转基因大豆油真的会致癌吗?专家发声:毫无科学证据》一文。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拒绝了解转基因,妖魔化转基因已不再是个例,中国是该拒绝还是该发展转基因?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林敏。
不应纵容对转基因的抹黑行为
科技日报: 作为研究生物技术的学会,针对此次“转基因大豆油致癌”事件,有怎样的看法?
林敏:此次黑龙江省大豆协会负责人在无任何流行病学调查依据的情况下,凭“自身在粮食行业的工作经历”,将肿瘤高发原因与食用转基因大豆油联系在一起,结论骇人听闻,负面影响巨大。这次对转基因的抹黑,与过去最大不同的是,不是由某位专家或学者发表个人观点,而是一个代表某些企业利益的行业协会公开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突破了行业道德与国家法律底线,性质特别恶劣。
黑龙江大豆协会的言论属于不正当的商业竞争,伤害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伤害了转基因相关从业者和企业的利益,建议政府部门对相关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此外,在我国政府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同时,一个行业协会却在不负责任地传播转基因致癌言论,表面上看是抹黑转基因,其实质是抹黑政府。这种行为如果任其泛滥,受到伤害的不仅是相关消费者、企业和科研工作者,同时也危及政府的公信力,伤害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形象。
进口转基因大豆不能只看到“弊”而忽略“利”
科技日报:如何看待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影响?
林敏:进口转基因大豆的成本比我国本土生产大豆的成本低,大量进口确实对我国传统大豆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需要利用科技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但在分析我国传统大豆产业困境的时候,是否忽略了一个事实和一组数据。
一个事实是中国大豆产业的沦陷,一方面与我们的技术落后、产量低、成本高有关,但同时也与我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水稻、玉米和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大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有关,“保主粮、减面积”是根本原因之一;一组数据是2012年我国进口5838万吨大豆,相当于在国外扩大了约3亿多亩的耕地,同时相当于在国内少施用了数以万吨计的农药与肥料,经济与生态效益巨大。
中国从过去污染自身环境生产优质产品出口,到今天进口优质大豆把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拒之国门外,这种变化是不是一种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表现?所以,当讨论我国传统大豆产业为什么沦陷时,不能情绪化地把目前的困境完全归咎于转基因大豆进口上,也不能只看到“弊”,而忽略了“利”的一面。
部分媒体在对转基因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科技日报:在有关转基因大豆油致癌的报道中,一位主持人在节目的最后说:“如果有关专家一时半会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研究不清楚,最起码应该清楚标识出来,让消费者有选择权”,您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林敏:这个提法看似客观公允,其实远离了食品安全问题讨论的实质。事实上,国内许多媒体在介入转基因安全讨论时存在两大认识误区。
一是大肆宣扬转基因安全没有定论。媒体经常这样质疑转基因: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绝对安全,也无法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下一代人是否有影响。这种质疑没有反驳的意义,因为可以针对任何一种技术和食品。许多传统食品如海鲜、奶制品、蛋、花生、坚果、大豆、小麦等食物,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吃一口就可能过敏,严重者有生命危险。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食品,只有相对安全的剂量,任何食品的安全性,都是以剂量为前提的一个相对概念。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结论,也是在与传统大豆相比较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试验得出的。
第二个认识误区是把转基因食品标识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混为一谈,错误的认为经过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之所以要标识,是因为其安全性不确定。事实上,对于转基因食品而言,“标不标识”是知情权问题,严格监管是管理问题,“能不能吃”才是问题核心。只有在“能不能吃”这一核心问题有了科学权威结论后,才能讨论标不标识、知不知情与加强监管问题。因此,在转基因大豆“能不能吃”的核心问题上,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上只有两个选择,肯定安全性,批准上市,或不能确定安全性,不批准上市。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百姓切身利益与国家安全稳定,任何一个负责任政府都不可能批准一个安全性不确定的食品上市,然后通过标识供消费者选择。
发展转基因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科技日报:中国是该拒绝还是发展转基因,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林敏:如前所述,既然转基因风险可控,安全性有共识的前提下,发展转基因技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这样讲,非常简单,因为到2020年,我国粮食缺口达9000万吨,粮食总产量需要增加20%左右,同时我们还面临人口增加、环境恶化、气候异常、国际竞争等越来越大的压力,仅仅依靠传统育种技术根本无法实现这一增产目标。
中国有资本拒绝转基因吗?没有。因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南咸、北碱、东西部寒冷,半壁江山干旱。十九世纪的英国,率先采用蒸汽机技术,成就了工业文明下的日不落帝国;二十世纪的美国,率先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成就了现代文明下的世界头号科技强国。
如今,转基因技术将给现代农业带来一场彻彻底底的革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无法拒绝转基因?跟转基因技术相比,传统育种技术如同中世纪的大刀长矛。如果我们一意孤行抵制转基因,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农业要凭借大刀长矛与对手的飞机坦克较量。一旦欧美大公司形成了对主要农作物的转基因技术垄断,中国农业将全面受制于外人,到那时,我们的玉米、棉花和小麦等产业都将蹈大豆产业沦陷之覆辙。所以,发展转基因是我们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