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种植果农赚百万
中山市龙业农业合作社的集约化发展样本
位于火炬区的龙业农业合作社去年采用标准化种植、统一农业投入品供应模式,17名社员年种植收入超过百万元,成为广东省中山市合作社集约化发展的样本。
加入合作社工作轻松
在火炬区马安村一带,种有500多亩香蕉、木瓜等鲜果的吴满开,是附近少有的“巨无霸”级果农。2014年以前,拥有500多亩果场,意味着无穷无尽的劳作与辛苦。
吴满开还记得,那时每天除了起早贪黑地劳动,还要请来大批临时工。自己既要全力工作,还要负责一大群人的吃喝拉撒,“看起来当工人比当雇主舒服多了”。除了工作辛苦外,以前大部分果农都不懂了解市场信息,往往看到什么农作物热销就种什么,很容易遭遇农作物的价格低谷,一整年的辛苦劳作相当于白干了。
现在吴满开每天的工作显得轻松得多:要买肥料和农药,只需一个电话就会有人送货上门,果场使用喷淋系统,浇水施肥不用再组织浩浩荡荡的“临时工大军”;农产品销售不用到处打广告了,有人上门统一收购……这500亩地,现在成了吴满开家的“摇钱树”。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去年吴满开加入了火炬区的龙业农业合作社,成为其社员并开始享受该社提供的服务。去年,该社有17名社员年收入超过百万元,一度在中山市农业界引起瞩目,“种田种出100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标准化种植增产增收
龙业农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3月,一年多来,该社已拥有346名社员,包括种植香蕉、番石榴、柠檬等的农户和部分水产养殖户。合作社副总经理黄少梅表示,合作社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农户增产增收。
香蕉农户是该社社员中的大头,合作社成立以前,由于各户种植方法和技术不同,同样品种的香蕉果相有好有坏,价格不一。看到此情况的梁文辉等合作社发起人,决定在社员中普及标准化种植技术。该社不仅与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合作,还定期请种植专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并逐步建立合作社标准化种植方法。
黄少梅介绍,以往各家各户每亩果树密度不统一,专家考察后,建议每亩香蕉树的密度为150棵左右。采用标准化种植方法后,不仅出产的香蕉质量相当,便于合作社进行品牌推广,社员自身也实现了增产增收。吴满开算了一笔账,以前香蕉亩产大概4000公斤,现在一般可达到4900公斤。以批发价每公斤2元算,承包20亩蕉林的农户每年能增收3.6万元。
统一提供投入品降低成本
龙业农业合作社除了大方向上为社员把关外,也为社员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黄少梅说,该社除了提供统一的生产指导和培训外,还统一提供生产资料。即合作社集中为社员采购肥料、农药等投入品,不仅为社员节省时间,而且从合作社购买比从商店买便宜不少。
合作社提倡社员采用现代化的种植设备,如喷淋系统等,“有的农户不愿投入额外的钱,有远见的农户想投入没有钱”,黄少梅表示,类似情况在社员中并不少见。为了更好地惠农,对愿意建设现代农业设施的农户,合作社视情况给予一定优惠,如资金扶持、农业投入品费用、日后结清等。
微店带动农产品销售
龙业农业合作社还在销路上另辟蹊径:一直以来,社员收获的农产品,既可以自主销售,也可以委托合作社销售。今年10月,该社搭上了“互联网+”的便车,创立“茂生园”微店,主要经营干货、蔬菜和鲜果等农产品。
运营两个多月来,黄少梅表示,从目前的订单量来看,她已经比较满意。目前微店的干货类产品订单占了主要部分,与社员息息相关的鲜果类板块一直做不大,最大的障碍还是配送问题。该微店成立之际,合作社曾尝试与顺丰合作,但顺丰最终没有接下这一业务:像香蕉之类的鲜果农产品,运输过程复杂且成本高,容易出现损耗。
尽管如此,黄少梅认为,微店还是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该合作社正和火炬职院等单位进行香蕉、柠檬等鲜果农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研究课题,引导合作社延伸产业链。
(责任李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