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如果“如果”还是如果

小麦育种:机遇与挑战

一、挑战

(一)政治(P)

1、品种审定制度倾向于强调高产。高杆晚熟成为应试之举,不利于多元化的育种目标。审定的品种难推广,市场上的品种同质化,无法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审定制度也引起以“跑点”等行业不正之风。

2、产业政策鼓励育繁推大型企业。国情是小育种单位众多,不能只要大的不要小的。政策门槛不断提高导致小育种单位更加边缘化。须知“种业50强,个个都不强”,大企业并不一定有强烈的研发动机,不少大企业热衷于购买品种。创新是小企业更活跃。

3、“绿色通道”造成育种主体事实上的不平等。小育种单位干瞪眼。

4、科研体制改革的推进困难重重。科研的脱离市场,不接地气。

5、“良种补贴”干扰正常的市场运行,甚至成为腐败温床。

(二)经济(E)

1、国外小麦的价格比国内低约三分之一左右,凸显我国小麦产业竞争力弱的窘境,将(或可能)倒逼国家粮价政策、小麦粮食行业、种业以及育种单位进行相关调整。

2、国内小麦育种企业/单位众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且各自为战。

3、“套牌”屡见不鲜。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成为行业痼疾。

4、忽悠式营销盛行。

5、去库存化“压力山大”。

(三)社会(S)

1、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制度曾在解放生产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在现阶段却不利于规模化经营,尽管目前土地流转速度加快,但离规模化经营的距离尚远。

2、全球人口持续增加,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现在的73亿增加到97亿,食物供应需要增加60%。今后小麦产量需年均增加1.7%,目前只有不到1%。中国的情况类似。

3、隐性饥饿。仅仅有足够的粮食产量还不够,作为主粮,小麦理应为人们的营养和健康做出贡献。

4、消费升级。食品安全、环境恶化、转基因、城镇化等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势必促进国民消费观念升级。

(四)技术(T)

1、小麦育种以传统育种为主,主要是经验式育种。目前产量潜力改良遭遇平台期。

2、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等生物技术尚不实用,只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应用。生物技术只有少数大单位有条件使用。

3、许多单位没有鉴定、检测条件及必要的育种机械、设施。

4、高产与优质尚待协调发展,需要兼抗三锈与白粉的材料,抗赤霉病、纹枯病育种材料缺乏。

5、抗逆性育种亟待加强。

6、农民喜欢大播量,所培育的品种不能满足需求。

7、育种单位各自为战。交流与合作的活跃程度与老一代育种家是没法比了。育种材料靠“拿”,穿梭育种待大力发展。

(五)环境

1、今后全球气温可能会增加2-5°C。温度每增加2°C,将造成20%的产量损失。今后气候变化的特点可能是有更多的热浪袭击,降水更加无常、更难预测。

2、中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肥药大量使用的耕作方式不具可持续性。北方干旱的严峻形势可能会迫使国家出台限制小麦种植用水的政策。

3、生物/非生物灾害频发(事例不列举了)。

二、机遇

1、最大的机遇当然是政策方面的。如果放开审定制度(股票都注册制了),如果把门槛降低,如果大小企业都平等,如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如果让搞育种的能发财,那么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就都下海了,创新就活跃起来了。如果“如果”还是如果,那么它仍是挑战。

2、以市场为导向,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调整育种目标。调整育种目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其中有很多事情可为。如果不取消审定制度,育种目标的调整必受阻。

3、打破各自为战,开展合作与交流,进行广泛的材料交流活动,进行穿梭育种。

4、以营销为纽带,整合种业价值链,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创造客户价值,走出一条价值营销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