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目寸光让大豆之战中国完败
国大豆种植面积萎缩,进口大豆数量猛增,东北大豆加工企业九成关门,这样的新闻报道再次成为舆论的热点,类似的情况在5年前就出现过,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新问题。
国产大豆在与进口大豆的竞争中,全面处于下风,原因也不复杂,老外比中国人更有眼光,更有决心,手段也更高明。
今天中国进口的大豆大约有一半来自美国,美国大豆能有今天的市场地位,与30年前的一个决定密切相关。
1982年美国大豆协会在中国开设办事处,在当时,这是一个被认为不可思议的动作。
一位行业内的资深人士(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驻中国首席代表张晓平,不具名)对本文作者说,当时中国还是世界主要的大豆和豆饼出口国,在国际市场和美国大豆产业是竞争的关系。到中国这个竞争对手国家来设立办事处,推广美国的大豆和大豆产品,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自然会引起大量的质疑和争论。但经过认真研究,美国大豆协会的农民领袖们意识到,中国人口众多,改革开放处于最初的阶段,中国的动物养殖水平很低,中国的饲料工业还刚刚起步,未来的市场前景广阔,可以通过推广豆粕(3221, -6.00, -0.19%)的使用,扩大中国国内的豆粕需要,既满足了中国经济发展自身的需要,又为美国大豆产品拓展了国际市场的空间,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关系。后来的历史证明了当初一部分大力支持设立办事处的农民领袖们的远见卓识。
美国大豆协会在中国设点后,在中国饲料企业和养殖户中间大面积推广“豆粕玉米(2349, 8.00, 0.34%)型动物日粮”,通过养殖试验,让从业者亲眼目睹这一饲料配方的优势,“豆粕玉米型日粮”一直到今天仍为饲料和养殖行业普遍使用。在中国鱼粉还是生猪特别是家禽饲料中主要蛋白原料的时候,美国人便在养殖企业和饲料企业中推广“无鱼粉配方”,用豆粕替代鱼粉,既大幅降低饲料成本,又改善了畜禽产品的品质。此外,美方在饲料企业特别是养殖企业中推广“全脂大豆”的加工和饲料技术,满足了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和能量的需要,提高了养殖效率,也丰富了饲料企业的产品线,提高了饲料和养殖企业的收入,同时也带动了大豆的需求。
今天有很多人说,美国大豆因为比国产大豆便宜,所以国产大豆落败。这样评价美国大豆的竞争力,低估了美国人的能力和水平。美国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将一整套更有效利用饲料的方法教给中国人,让中国养殖户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出栏更多的肉类,中国养殖户建立起了对美式养殖的信心,进口美国大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改善养殖方法,提高养殖效率,这本是中国人自己该做的事情,美国人却做到了,给中国的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养殖户带来滚滚利润,所以现在反转基因大豆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而一线的从业者却并不买账,继续大量进口国外转基因大豆。
类似的案例在中国种业市场也有。美国先锋公司研发的“先玉335”在东北市场热卖,占国内玉米种子市场的份额达10%以上,远远超过国内种业公司,因为美国人不仅能保证种子95%的发芽率,而且将机械化种植和收割玉米的体系引入到中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没有点真本事,美国人在中国农村站不住脚。
美国的大豆和玉米能够打开中国市场,不只是美国大豆、玉米本身品质优良,更关键的是有一套服务体系。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招募了不少中国的农业博士、硕士到田间地头推广最新的养殖方式和方法,进而推广美国大豆。作为保障,美国所有的大豆农民都要将大豆销售收入的0.5%交给州大豆基金会,再由州大豆基金会将其中的一半上交给美国大豆基金会,另一半留在州内,这叫“销售提成基金”或“大豆缴款计划”,英文为“soybean checkoff”。这些基金是美国大豆农民通过美国大豆协会向政府提出的由农民缴纳的相当于一款税项的基金,在农民代表的管理下用于“科研、市场推广和培训”。美国大豆基金会便是根据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大豆推广、研究和消费者资讯法案”而成立的。
对应的是,国内的一些大豆协会还在为筹集足够的会费而发愁,如果不通过媒体说一些“狠话”,可能就无人问津,自生自灭了。
美国人也有尴尬的时候,在中国运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打开市场后,巴西、阿根廷大豆坐收渔翁之利,因为大豆与美国同源,而且价格更便宜,将美国大豆的份额逐渐蚕食到只剩下一半的水平,这种趋势并没有停顿的迹象。(一财网)
/*640*60,创建于2012-3-15*/ var cpro_id = 'u80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