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创新种植模式 给秸秆一个禁烧的出路
监利县秸秆生物质燃料生产车间
“江汉大粮仓”的湖北监利,是全国产粮先进县,也是秸秆产生量的大县。
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415.15万亩(含复种面积),产生秸秆247万吨。每当收割季节来临,监利都“如临大敌”,这个“敌人”不是别的,正是让人头疼的秸秆焚烧。
如何不让“禁烧令”成为一纸空文,解决综合利用的“终端”难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管理者的智慧。
农机粉碎收割田块
秸秆禁烧农户两难 还田成“主战场”
12月1日,记者来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行走在田间地头,探访秸秆综合利用的实况。
农民普遍反映,“禁烧令”下,确实给他们造成两难困境:就地焚烧秸秆,违反政府禁令;不烧的话,秸秆堆放田间,误了农时。
龚场镇爱民村的农户郭艳芝,就处在这种“两难”中。“听说见到冒烟就罚钱,但是运出秸秆,一个劳力一天就要150多元。今年油菜产量不高,也卖不出好价钱,根本雇不起。”
“上面要求秸秆还田,但这样做,机收增加成本,而且秸秆埋到田地不易腐烂,旋耕还增加成本。”网市镇横堤村的农户胡毅说,村里100多亩成片的田,全部机收把秸秆粉碎了,接下来种植新的作物需要旋耕,往年旋耕一次50元/亩,如今需要两至三次,才能将秸秆还田,开销更大。
监利县农业废弃物秸秆数量巨大,秸秆还田成为“主攻战场”,而打赢这场仗,主要路径还是机械化和补贴。
“身份证号码是多少?收割机行驶证号是多少?秸秆粉碎装置是何时购买的?购机价格为多少?”从11月上旬开始,监利县秸秆禁烧办工作人员开始进行秸秆粉碎装置补贴核查工作,进村入户,将补贴发放到农机手或农民手中。
监利县秸秆禁烧办副主任张立斌介绍:“‘收完就烧’是不少村民多年来的习惯,想要改变这种观念,并不容易,但是政府说补贴,就一定补贴到位,要让农民看到政府的决心。”
据悉,2015年监利县政府安排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经费980万元,用于乡镇专项经费、农机补贴、收储站建设、无人巡查机巡查飞行等。
监利县星兴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稻虾共育田块
创新种植模式给秸秆一个禁烧的“出路”
作为农业大县,监利县的秸秆禁烧,本身就是一场作物的种植革命。
与其花大量地人力物力粉碎还田,还不如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秸秆数量。
据监利县环保局夏祖军局长介绍,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再生稻、稻虾共育、水果蔬菜等种植技术,目前已发展再生稻25万亩,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天竺村村民李承顺,从去年开始种植了6亩再生稻,他说:“再生稻每亩年产量400斤,市价1.3元一斤,约收入3120元。田里只需要保持水量,让其自然生长,不需要花更多地精力。”
再生稻不仅产生更多的利润,而且大大地减少了秸秆的生产量。“普通稻田的秸秆收割后留20厘米以内,种植再生稻就需要留高一点,40公分左右。”李承顺说。
周老嘴镇副科级干部刘植中介绍:“福娃集团通过土地扭转,从我们的农户手中租赁了约5000亩田地,生产有机再生稻,他们有专业的科技人员和严格地管理规范,在充分利用土地能力的同时,也消除了秸秆焚烧隐患,老百姓能从中获利,行政管理也相应地减少。”
利用秸秆制作的生物质燃料
严堵变巧疏为秸秆综合利用找“下家”
政府堵,企业疏。根除焚烧秸秆陋习,还要有秸秆再利用的专项技术,把秸秆真正变废为宝。
据悉,今年凯迪公司共收购周边乡镇秸秆近5000吨,这也是监利县解决当前秸杆能源化利用收储运难问题的方式。
作为秸秆供应商之一,在监利县天政粮棉油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利用秸秆制作的三种生物质燃料:微粉、颗粒、压块。
据社长徐涛介绍:经过特殊的粉碎设备研磨的微粉,直接投入锅炉中焚烧,它的燃点可达1450摄氏度,而液化气只能达到1000摄氏度左右。家用、酒店和企业等采用这种燃料,不仅热度高,价格也更加便宜,每年最少为企业节约40万左右的成本。
生物质燃料最大的亮点是直接让农户的秸秆等垃圾物找到利用“终端”,变成清洁能源。
“现在我们的问题就是寻找有意向采用生物质燃料的客户,华中科技大学可以为他们免费改造锅炉,我们为他们供原料。”徐涛说,这样一来,每年可以在大垸农场的田间地头,免费为农户收割2到3万吨秸秆,基本可以解决当地的不能还田的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