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12项专利荣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奖
院党组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专门管理机构、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注重考评指标引导、开展专利价值分析、实行全程管理、促进成果转化运用等举措,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努力改变过去存在的“重知识(发表论文)、轻产权(专利申报),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转化”的局面。为做好中国专利奖的申报工作,更好地营造全院知识产权工作氛围,树立高质量专利标准,进而促进全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院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成果转化局积极组织动员,帮助研究所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专利奖申报工作,广泛筛选专利,积极组织推荐,多渠道争取申报,邀请专家辅导,审核修改申报材料,组织答辩预演,使申报质量明显提升,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据悉,中国专利奖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国家大奖。该奖的评选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为目标,对专利本身的专利质量、技术先进性、社会效益及发展前景以及专利权人的专利运用及保护措施和成效等进行评价。自该奖设立以来,中国农科院共有31项专利获奖,其中金奖3项、优秀奖28项,今年12项获奖专利占全院全部获奖数量的1/3以上。
第十七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中国农科院获奖名单
编号 |
专利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权人 |
发明人 |
1 |
ZL200910078147.1 |
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及基于该系统模拟单胃动物消化的方法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赵峰、张宏福、卢庆萍、胡光源、张子仪 |
ZL201010034318.3 |
一种制备同时表达多个基因的转基因动物的方法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李奎、鞠辉明、樊俊华、白立景、牟玉莲、杨述林、唐中林、崔文涛、周荣 |
|
3 |
ZL200680054340.6 |
一种植酸酶的克隆和表达 |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
姚斌、罗会颖、黄火清、王亚茹、袁铁铮、史秀云、柏映国、孟昆、杨培龙 |
4 |
ZL201210365927.6 |
一种0-3月龄羔羊的代乳品及其制备方 |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
屠焰、刁其玉、岳喜新 |
5 |
ZL201210548774.9 |
杂粮面粉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魏益民、张波、张影全、严军辉 |
6 |
ZL201310008690.0 |
一种芝麻风干肉及其制作方法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张德权、张春晖、陈丽、饶伟丽、王振宇、高远、丁楷、刘岳 |
7 |
ZL201310167006.3 |
一种双中性蛋白酶分步酶解花生分离蛋白制备花生肽的方法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华隆(乳山)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王强、刘芳友、刘红芝、张文镨、刘丽、李宁、胡晖 |
8 |
ZL200510051250.9 |
双控复合型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赵秉强、李燕婷、李秀英、李小平、王丽霞 |
9 |
ZL201310234272.3 |
一种制取植物油的物理方法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黄凤洪、刘昌盛、李文林、杨湄、黄庆德、邓乾春、周琦、钮琰星、郭萍梅、万楚筠、许继取、郑明明、杨金娥 |
10 |
ZL201010172174.8 |
油菜割晒机 |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金诚谦、吴崇友、卢晏、金梅、袁文胜、石磊、唐宗义 |
11 |
ZL201010508046.6 |
基于 GPS 导航的无人机施药作业自动 |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薛新宇、孙竹、梁建、常春、周立新、张宋超、张涛、王宝坤、孔伟 |
12 |
ZL201010207756.5 |
育苗基布及其制造方法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
王朝云、吕江南、易永健、汪洪鹰、李懋、谭石林 |
注:上表按单位顺序排列,非授奖原始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