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贸易和农业发展政策协调促进实现粮食安全


埃及吉萨,路边市场待售的新鲜农产品。

2015129日,罗马 – 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管理条例应着眼于改善国家粮食安全和其他发展目标。为此,有必要在国家一级采取切实方法,协调农业与贸易政策,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

全球农产品贸易的预期增长伴随着贸易格局的变化和全球供应方面的多重风险都将使贸易及其治理对世界各地粮食安全的程度和性质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政策制定者所面临的挑战已演变为确保农产品贸易的扩大“能对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起到促进而非阻碍作用,”根据《农产品市场状况》报告。

粮农组织这份新一期旗舰出版物旨减少目前各方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出现的观点两极分化现象,其中一些人坚持认为,自由贸易可促进食物的供应和获取,而其他人则考虑到近期的粮价波动,认为应当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对待贸易问题,包括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各种保障措施。

《农产品市场状况》报告的副标题为“更好地平衡国家重点与集体利益”。它强调了贸易的作用取决于国家特点的不同,例如,收入、经济和土地占有结构,以及农业发展阶段和农民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程度。鉴于国情如此不同,有关制定国家贸易政策的国际规则应支持为减轻影响粮食安全四个方面(可供性、获取、利用和稳定)的干扰所付出的努力。

协调短期和长期目标日趋重要,因为各种干扰因素在性质上差异巨大,而且由地缘政治、天气和政策导致的不确定性引发的市场震荡会更加频繁。原本用于干预和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全球价格波动影响的努力可能最终反而导致国内价格波动加剧,而农业鼓励措施在促进农业生产和效率以及推动更广泛的经济增长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急剧变化的十年

在过去的十年中,全球贸易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仅食品,特别是由水果、蔬菜、鱼类、肉类和乳制品驱动的贸易值便增长了两倍 – 它们都属于高值产品类别,其标准通常比谷物等主食产品更为重要。

此外,经济地理状况亦发生变化。拉丁美洲已取代北美,成为最大的食品净出口国,从而展现出一幅新的南南贸易的政治地图。同时,区域贸易协定数量激增。虽然农产品进口分布于很多国家,但出口则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国 - 如巴西的食糖或美国的粗粮 - 这使得更容易出现供应中断。

与此同时,贸易模式正在出现新的和更细微的动态变化,包括全球价值链在农产品产销领域内的兴起和纵向整合。就此类发展趋势而言,尽管参与价值链也为小农提供了重要的创收机会,但与价格问题同等重要的市场力量和标准化均触及到竞争性市场假设和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传统做法。

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超市革命”也在不断改变着机遇与风险之间的平衡。一方面,零售连锁企业打破商品购买习惯,采用直接采购办法,如最大的三家多国香蕉贸易公司所占市场份额迅速减半,从2002年的70%降至今天的37%。另一方面,虽然超市通常面向城市低收入消费群体,但生产者或因没有能力为满足数量、成本、质量和统一标准的要求进行必要投资而受到影响。

注重事实和灵活性

SOCO报告对保护市场和开放市场的倡导者常常在意识形态上形成对立进行了仔细的对比,这种对立通常源于对贸易和粮食安全的不同定义。在现实中,各国可能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其随时间变化的条件,按照政策连续性而采取不同的策略,从优先自己的生产到依赖更为开放的市场。

此外,正式的市场保护和市场自由化之间的差别往往因贸易规则的实际执行方式而渐渐淡化。例如,在最不发达国家保留征收最高进口关税(即所谓的“约束关税税率”)权利的同时,发展中国家紧随其后,而发达国家实行最低税率,在现实中,这三个类别的国家实际采纳的关税几乎没有差别。

适当的政策通常有赖于国内市场的发展程度和竞争性,并为参与者提供工具来管理风险。在尚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地方,“国内支持政策不应完全被排斥,”报告认为。

将粮食安全 – 本身就是随时间变化的多个经济部门的职能 – 纳入到贸易政策的决策过程是使贸易成为可持续发展“推动者”和消除饥饿的核心目标的一个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