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院士”张新友:杂交育种增效110多亿
发表日期:2015-12-10 02:54AM 阅览次数:
河南是小麦生产大省,但很少有人知道,河南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油料大省。数据显示,近年河南的花生总产400多万吨,占全国总产的27%。这个成就离不开一个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他创建了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解决了野花生和栽培花生“联姻”问题。昨日,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发布消息: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已经结束,共增选产生了70名新院士,张新友名列其中。大河报记者第一时间对张新友进行了专访,听他讲讲他和花生的故事。
初识阴差阳错,与花生结缘
当野花生和栽培花生“联姻”,会“结出”怎样的果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用了31年的科研生涯,来寻求这个“答案”。他也凭借这个“答案”,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荣誉。
当初,张新友是怎样与花生结缘的呢?“我是农村来的,对农业有很深的感情。”谈起与花生的缘分,张新友先掏了“家底”。
时光倒转至1984年,21岁的张新友从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科技学院前身)毕业了,他和同学们都等待着学校的分配。由于张新友成绩优异,经过学校的推荐,他被分配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那个年代,我们对科学研究充满了憧憬和激情,对科研工作也充满了理想。”张新友说,到省农科院报到后,他被分配到了花生课题组,从事花生育种工作。
张新友回忆,花生当时在河南属于小作物,全省的种植面积在500万亩左右,每亩产量约110公斤。“主要是花生课题组比较缺人,当时最小的同事也有40岁了,其他同事在60岁左右。”张新友的命运,从此和花生再也没分开过。
相恋心无旁骛,钻研花生育种
进入省农科院后,张新友心无旁骛,一头扎进了花生的世界。
1986年,张新友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着名花生育种专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恩生的研究生,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
1988年5月,在导师刘恩生的推荐下,张新友前往位于印度的世界着名花生研究中心——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花生的细胞遗传和野生种质利用”。“花生的细胞遗传和野生种质利用”有点难懂,意思大致是让野花生和栽培品种“联姻”,将野生花生的“抗病”、“耐旱”等优良性状,转育到栽培品种中去,以达到改良栽培品种的目的。
听起来简单,科研的每一步都异常艰辛。研究所里的外国花生专家已经对这个难题研究了多年,但依旧没有实质性进展。
张新友告诉记者,当时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到实验中去,每一个环节都细心处理,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验,终于成功筛选出了高抗花生叶斑病和锈病的种子。
“其实,其他研究员和我使用的种子和研究方法都一样,但是只有我成功了,这里面也有幸运吧。”张新友谦虚地说。
张新友取得的成果引起外籍导师注意,导师承诺了丰厚的待遇,并极力挽留他留在印度攻读博士学位,都被张新友婉言拒绝。1989年底,张新友服从组织安排,学成归国。
结果培育33个新品种,增效益110多亿元“河南现在是国内最大的花生生产省份,近年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左右,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2%,总产400多万吨,占全国总产的27%。”这些数据,张新友信手拈来,“跟30年前相比,全省的种植面积和亩产量都翻了将近3倍。目前,花生已经成为河南的第三大作物。
张新友带领其研究团队先后育成“豫花”、“远杂”系列早熟、高产、高油、抗病花生新品种33个,分别通过了河南、安徽、湖北、辽宁、北京等省市的审定,其中14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审(鉴)定,9个为含油量超过55%的高油品种,育成品种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全国花生育种团队中名列前茅;针对花生栽培种优异种质缺乏、推广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瓶颈问题,张新友带领科研团队创制了一批优异新种质并育成了远杂9102、远杂9307等7个种间杂交花生新品种,推动我国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跻身于世界领先行列……目前,33个花生新品种,已经累计推广1.05亿亩,增产230万吨,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10多亿元。
张新友主持的科研项目先后有12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7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植物新品种权6项;先后在国内外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花生遗传育种方面的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科技着作9部,为推动我国花生育种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感言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更大了
张新友是省农科院出名的“加班达人”,尽管住在省农科院的家属院,中午饭却都是在单位饭堂解决,晚上和周末加班更是稀松平常。只要不是开会或者出差,他都会在办公室里查阅资料或到实验田里调查研究。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张新友坦言,很高兴但更多的是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更大了。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张新友也有了新的规划。
“科学研究是不能丢的,我还要一如既往围绕花生育种和生产上的相关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张新友说,担任省农科院的院长后,要处理很多行政工作,但一刻也未放松过科研工作。最近他们团队正在研究高油酸花生育种,“研制成功,可以提升花生油和豆制品的品质。”
“作为学科带头人,我应该为花生育种学科和花生产业的发展多做贡献。”张新友说,他要带好队伍,带好团队,做好表率,培养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让年轻人少走弯路。
在科研“大咖”张新友眼中,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张新友这样寄语年轻的科研工作者:首先要对科研工作有兴趣。科研工作无止境,有解决不完的问题,因此爱好很重要。其次,要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肯付出辛勤的努力,解决的问题越多,科研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最后,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尤其是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个人能力很重要,团队的协作更重要。
人物名片张新友
先后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学者、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优秀专家、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被授予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和中国作物学会第四届科学技术成就奖,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首届河南省专业技术杰出人才。
留声机
其实,其他研究员和我使用的种子和研究方法都一样,但是只有我成功了,这里面也有幸运吧。
——2015年度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
(侯梦菲文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