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十二连增,如何做到既让粮食增产,又让农民增收?..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12428.7亿斤),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288.2亿斤),增长2.4%。其中,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3340.5千公顷(170010.7万亩),比上年增加617.9千公顷(926.9万亩),增长0.5%。全国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每公顷5482.9公斤(365.5公斤/亩),每公顷比上年增产97.8公斤(6.5公斤/亩),提高1.8%。


播种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支持力度,及时下拨2015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种补贴资金,稳定了农民的种粮收入预期。二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由于种植棉花、油菜籽等费工费时,比较效益较低,一些地区调减棉花和夏收油菜籽种植面积,扩大了冬小麦、玉米等粮食种植面积。如江淮部分地区棉花播种面积减幅接近30%。因播种面积扩大而增产粮食约67亿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23.1%。

粮食单产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气象条件良好,灾害较轻。去冬今春以来,粮食主产省大于10℃积温、降雨量、累计日照时数普遍高于上年。虽然南方部分地区阶段性强降水、北方部分地区一段时间出现干旱等造成局部灾害,但全国农业气象灾害总体较轻。二是高产作物面积增加。2015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993.2千公顷(1489.8万亩),增长2.7%,拉动全国粮食单产提高1.3个百分点。三是农业科技支撑有力。2015年,各地继续加强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良种繁育和测土配方推广应用,免费为1.9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四是农业生产措施得力。特别是在部分地区发生灾情后,多部门联动合作,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因单产提高增产粮食约221亿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76.9%。

如何做到既让粮食增产,又让农民增收?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作出了分析评论:

粮食增产,但种粮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抬头,出现“卖粮难”现象, 怎么保护农民的利益,保障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胡定寰:我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是一个好势头。关键的问题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首先要保证国家对农民的承诺不变,这是国家信用的问题。第二个在优化收粮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粮多了,收购服务态度就差了,这种情况不应该发生。第三个因为粮食有各种不同的等级、不同的品种,我觉的还是应该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参与收购粮食,比如说五常大米、江苏大米等等,企业可以开发品牌,让好米、新米、有机米、绿色米这样有地方特色的大米能够以较好的价格出售,将来对农民有回报,使企业有积极性。将来国家可能会出台一些鼓励饲料企业存粮的少量补贴,这可能会解决卖粮难和农民征收保障问题。

要让粮食持续增产,除了生产上和科技上加大投入,还要补贴农民的收入,但粮食产量越高,这个补贴就会越高,如何在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来促进农业长远发展?

胡定寰:我们国家还是处于一种两难的地步。一方面怎么能够保证我们的口粮不受自然和人为的影响,稳定供应,国家有粮食保护政策一直在做。第二个就是粮食丰收以后我们的补贴增加,而国家经济负担会增重,这是一个矛盾。我觉得国家还是需要精确的做一些研究和规划,把哪些地方确认为主产区,保证我们国家80%、90%的粮食可以自给,这些地方是需要国家要全力保护的,还有10%-20%的地方要鼓励农民种植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农作物。第三方面,比如荷兰原来在乳制品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补贴,然后乳制品生产供给超过了需求,政府就停止补贴,用其他的方式让农民自由的选择。我们国家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总的来说粮食增收还是一个好事情。

(责任李俊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