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加快四川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编者按:我省西北高原日照充足、冷凉干燥、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地广人稀,空气、水源、土地环境安全度高,具有发展特色酿酒葡萄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近10年来,该区域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迅猛,产业基础初具规模,发展前景广阔。为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引导藏、羌、彝聚居地区新兴酿酒葡萄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针对该区域发展优势和主要问题,特编发我院专家调研撰写的《关于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加快四川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两篇专题建议,供领导和主管部门决策研究和产业发展参考。

专家建议

关于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四川藏区包括阿坝和甘孜两个自治州,位于川西北高原地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始于2002年前后。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县地方党政大力支持下得到了稳步发展和壮大。近10年来,笔者一直参与藏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多次赴基地县开展调研、培训和技术指导,针对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优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观点和建议,供领导决策研究和产业发展参考。

一、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发展现状

四川藏区一是阳光充足、冷凉干燥、昼夜温差较大,非常有利于酿酒葡萄营养物质,特别是风味物质和次生代谢物的积累,因此,葡萄的品质和产量普遍较国内其它产区高。二是区域地广人稀,厂矿企业极少,空气和水源洁净,具有种植酿酒葡萄优越的产业环境。适宜种植面积还有较大增长空间。三是大多酿酒葡萄基地位于农牧混合区海拔1200~2600米的高山峡谷二半山缓坡地带,具有暖温带半湿润区典型气候特征,土壤相对肥沃,矿物质含量较为丰富,是酿酒葡萄的理想种植地。四是冬季不需埋土防寒防冻,避免了冬春管理期间对树体的伤害,树体健康,生产管理成本较低。五是酿酒葡萄生产区大多位于旅游环线附近,北有九寨沟旅游环线,南有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有利于发展特色观光旅游产业。目前,四川藏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4万亩左右,先后建立了小金、金川、茂县、理县、丹巴、得荣、乡城等10余个生产基地县,入驻了康定红葡萄酒业公司、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公司、领地酒庄等知名加工厂和酒庄,创立了一批高原产区著名葡萄酒品牌,酿酒葡萄已成为藏区农牧混合区的支柱产业、农牧民重要的经济作物和主要收入来源。促进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对于提高藏区农牧民的收入水平,推动藏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安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规划不足,基地建设水平不高 尽管当地依托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先后对部分产区制定了一些发展规划或某些具体项目设计,但就整个四川藏区而言,规划的统筹性、协调性和某些具体区位优势利用的针对性不足或不够细化。政府项目、企业项目、农牧民自发建设并举,质量参差不齐,基地零星分散。由于多数产区年降雨量仅300~70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6~9月,其余时段干燥干旱,峡谷风大,蒸发量高,南部半干热河谷地区的年蒸发量甚至是降雨量的5~6倍,部分基地选址或建园规划不当缺水严重,对酿酒葡萄幼苗生长发育威胁很大。

2.主栽品种与其它产区结构雷同,区域特色不突出 个别品种比例太高,导致品种结构单一。有的品种未经区试就大规模推广造成经济损失(如蛇龙珠)。部分引进苗木普遍带病毒,有传播性风险,主要包括卷叶病毒、沙地葡萄茎痘病毒、葡萄A病毒等,病树易早衰。苗木检疫亟需强化执行。

3.栽培管理技术落后 多数种植基地没有掌握基本的科学管理要点,更谈不上标准化技术和规程。尤其是普遍存在架型混乱,枝蔓管理不当的现象。生产中所用主要架型为不规范、不合理的单篱架、单十字V形架,此类架型植株生长和结果不佳,严重制约了四川藏区特有的气候和光照等优势的发挥,同时还导致果园病虫害防治困难。

4.缺乏控产栽培理念,普遍留产过高 藏区大多数种植者未理解酿酒葡萄作为加工原料的特殊要求,盲目追求高产,不进行疏花疏果控产,果实品质不能满足酿造葡萄酒的要求。结果过多还导致采收期部分品种难以充分成熟。

5.病害频发多发,部分产区损失严重 调查发现该区有多种真菌性病害的发生,其中白粉病是最常见和最易爆发侵染的病害,在部分产区甚至造成了绝收或毁园的境况,已上升为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首要预防病害。主要是由于在葡萄的整个生长季节其发病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加上葡萄园的架型不合理、栽培植保管理技术不到位,加重了该病害的发生。

三、促进四川藏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建议

1.强化产业整体设计,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和生产能力 充分认识和挖掘四川藏区发展酿酒葡萄的意义、优势、特色和潜力,科学研究制定整个四川藏区酿酒葡萄建设重点,产区布局,产业衔接、品种方案、栽培技术、精深加工、品牌建设、科技支撑、发展模式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四川藏区位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带,地势复杂,酿酒葡萄基地难以成片大规模种植,发展规划不能以规模和产能为优势,而需从质量上、特色上寻求突破和创新。开发出拥有独特风味的葡萄酒特色产品,是提升本产区国内地位和产品竞争力的唯一出路。四川藏区北有九寨沟旅游环线,南有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大多数酿酒葡萄生产小区均位于旅游环线附近,要充分发挥藏区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结合南、北旅游环线,把酿酒葡萄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培育和发展藏区特色酒庄产业,实施“小酒庄,大产业、特色化、品牌化”战略,是该区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必然趋势。四川藏区酿酒葡萄基地县年降雨量多为300~700毫米,主要降雨集中在6~9月,其余时段气候干燥,峡谷多风,蒸发量高,南部半干热河谷地区的年蒸发量甚至是降雨量的5~6倍,对酿酒葡萄的生长发育威胁非常大。因此,建立酿酒葡萄基地首要考虑是水源和灌溉,如果没有水源和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发展酿酒葡萄基地很难成功。在酿酒葡萄基地的规划设计上要考虑到高山峡谷二半山缓坡地带坡地的朝向、水源、道路以及护坡等因素,选择水源充足、坡度平缓、土壤多含卵石和碎石、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夜间保温效果好的的地块,抓好水利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酿酒葡萄种植成功、品质优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

2.引进开发特色品种,培育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川藏区没有国内其它主产区严寒、盐碱、干旱、涝害等自然障碍和不利因素,在品种选用上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因此,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竞争和发展的要求,科学研究论证本区域品种发展的特色战略,开发出具有独特风味的葡萄酒特色产品,是提升四川藏区葡萄酒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在确定本区当前主导品种发展的同时,积极引进国际酿酒葡萄的新品种、新株系开展试验性种植和区试,为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四川藏区地势复杂,气候生态条件差异大,要注重防止夏季的冰雹和秋季的早霜(雪)等自然灾害。根据不同的品种特点,按照雪线出现的时间、位置与海拔高低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种植高度范围并选择适宜的品种,以避免因霜雪灾害对葡萄成熟度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海拔超过2500米,发生早霜(雪)灾害的几率很高,在这个高度范围种植晚熟的赤霞珠,风险较大。

3.严格苗木检疫,建立区域无病毒苗木良繁中心 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引种制度、检疫制度,坚决杜绝从疫区引进苗木、接穗、插条、种子等繁育材料。建立区域性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体系。通过田间鉴定选优,对入选母株进行品种纯度、遗传稳定性、主要经济性状和病毒学等系统鉴定,筛选出树体健壮、挂果较多、果实品质较好的植株作为核心材料隔离保存,用以扩繁建立母本园和采穗圃,以此繁育良种壮苗,提供新基地建设,从根本上杜绝葡萄种苗病毒病侵染蔓延。

4.针对四川藏区实际,研发推广配套栽培技术 在推行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基础上,根据区域实际,对架型设计进行改良创新和突破。建议该区改用单干双臂树形和双十字V型架栽培方法,对行距1.6~1.7m的葡萄园,上下横担长度统一为40cm,使结果枝蔓分隔为整齐的两排。同时在两边钢丝上,枝蔓严格控制间距为15cm左右,并用扎丝固定,确保枝蔓不相互缠绕,通风透光良好。在地势平坦、行距较宽,或者需要种植间作物的酿酒葡萄园,采用高主干整形方法与“一字型”、“厂字型”等平棚架型,可以空出更多土地用于间作,改善树体幼龄期葡萄园收益状况,帮助种植户增收。甘孜阿坝两州产地条件类同,应全面推行一致的标准化栽培技术。葡萄园实行严格控产,根据树势、管理水平等来确定适宜留果量,疏除多余果穗,以确保采收期果实的充分成熟,并避免出现大小年,使葡萄园能够持续提供优质酿酒原料,保证产业链稳定,产业健康发展。

5.强化科技支撑,培育技术骨干,促进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四川藏区酿酒葡萄基地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地方技术力量相对较薄弱,技术服务水平难以满足产区日益增长的需求。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和激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家投身四川藏区葡萄产业发展,通过专家、专合组织(企业)、示范基地三结合的方式,在各基地县逐步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职业农民,建立稳定的技术队伍,构建技术交流合作平台与技术服务网络,使该区域酿酒葡萄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解决。

6.创新思路,多管齐下,开拓藏区酿酒葡萄产业新局面 随着种植基地的不断扩大,酿酒葡萄产量不断增加。由于加工企业分布不均衡,葡萄原料的销售成为问题。应对策略一是要加大产区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解决葡萄原料的运销瓶颈。二是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和中小酒庄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广“专家(技术/经营)+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家庭农场”等模式,强化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要在基地建设,种植技术等方面给予农户更多支持与帮助,在原料收购方面给予农民更多的优惠。三是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经营能手和家庭农场集中,支持有条件的产区农民组建葡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联社、行业协会,开展加工销售,提高葡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四是探索开放部分鲜果原料市场,引进拍卖与竞购机制,优质优价,从根本上促进农户种植水平和原料果品收入大幅度提高。五是鼓励一三产业相结合,大力培育葡萄酒文化旅游观光产业。在旅游环线附近,引导和扶持企业、农户建立小型酒庄和休闲农庄,促进酿酒葡萄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拓宽当地农牧民的就业机会和创收途径,显著提升酿酒葡萄产业综合经济效益。

(国家现代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成都试验站站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园艺研究所 刘 晓 副研究员 陈 建 农艺师)

加快四川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葡萄酒是当今世界除啤酒外人们饮用最多的饮料酒。葡萄酒在世界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生产和相关产业为世界上超过4000多万人提供了就业和生活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葡萄酒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心由欧洲转向亚太地区。目前,我国已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和消费国。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们对葡萄酒文化品位的提升,葡萄酒的生产量与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每年增速在15%以上,显示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发展潜力。

一、四川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1.酿酒葡萄产业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立足藏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先后编制了《四川藏区农业发展规划》、《四川藏区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川藏高原高端葡萄酒产业”的目标,提出了“小酒庄、大产业、做特色、走高端”的发展思路,逐步把四川打造成中国独具特色的“四川藏区葡萄酒产区”和世界“高山葡萄酒酒庄集群”。

2.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酿酒葡萄属于葡萄科、葡萄属的落叶藤本植物,世界上主栽的酿酒葡萄多为欧亚种葡萄,喜光照、耐旱、耐寒、耐土壤瘠薄,适应性强。根据区划结果,四川适宜发展生产酿酒葡萄的面积超过100万亩。目前,四川葡萄酒产业主要集中在西部及西南的民族地区,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约63350亩,其中,阿坝州约25800亩、甘孜州约18050亩、凉山州6000亩、攀枝花市13500亩左右。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3.葡萄酒生产企业快速发展 目前,全省葡萄酒生产企业主要有康定红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圣地阳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红星领地酒庄有限公司、林红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塔斯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正大月谷干红葡萄酒业公司、攀西阳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等。随着葡萄园陆续挂果,2013年年产葡萄酒原料在8000吨左右。据初步测算,全省成品葡萄酒产量为4000吨左右,其中80%为干红葡萄酒,10%为冰酒,5%为干白葡萄酒,2%为白兰地,3%为其他类型葡萄酒(包括甜红、甜白和桃红葡萄酒等)。

二、四川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

1.发展优势 四川作为我国葡萄酒的新兴产区,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可以生产出极具个性的葡萄酒。四川还是我国白酒生产的大省和强省,具有很好的酒类生产基础。目前,四川葡萄酒的消费量迅速上升,消费潜力巨大。

特别是四川藏区,具备生产世界上最具特色的葡萄酒天然生产条件以及能与世界顶级酒庄酒抗衡的自然条件,是国际葡萄酒业界公认的最佳酿酒葡萄栽培区。

(1)气候优势 气温年较差小,保证了不同年份间葡萄原料和葡萄酒质量的一致性;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的积累;果实成熟期气温相对冷凉,有利于果实中芳香物质和酚类物质的积累;极端低温相对较高,冬季无需埋土防寒;干旱少雨,年降水量300~900毫米,且该地区葡萄的成熟期一般晚于集中降雨期,能较好地避开雨季,病虫害较轻。

(2)地理优势 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晴天多而云量少,紫外线强,有利于果实花色素苷等酚类物质的合成与累积,这是葡萄酒颜色和陈酿的基础;地形和土壤类型多样,不同地块、峡谷、河流等非常适宜于生产不同风格的酒庄葡萄酒。

(3)产业优势 该地区酿酒葡萄种植业起步较早,具有一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

(4)文化优势 四川藏区位于我国北纬30°这一神奇而美丽的纬度带,藏区独特的旅游和文化资源,特别是藏羌彝文化、高原雪域文化,为酒庄葡萄酒的发展和葡萄酒旅游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省产业规划缺乏,企业竞争力弱 目前还没有根据全省自然、气候、土壤、社会、经济和文化资源等进行酿酒葡萄区划布局,不利于全省酿酒葡萄产业的整体打造和分类培育。葡萄酒行业近几年的迅猛发展,使得大量的投资进入该领域,造成许多规模小、水平低、档次低的葡萄企业出现;同时,葡萄酒行业法规不完善,行业标准多,使得产业内鱼目混杂。

(2)国外洋酒的冲击,国内优势企业的激烈竞争 外国公司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加上其先进的酿酒技术与设备,其生产成本更会大大降低,而且通过本土化的运作,占领市场的步伐大大加快。葡萄酒行业在酿酒行业中产业集中度较高,我国前四大品牌张裕、王朝、长城和威龙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四川虽有多家葡萄酒生产企业,但是没有一家进入全国10强,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3)品种结构单一,集约化育苗程度低 目前,在四川栽培的酿酒葡萄主要为赤霞珠和美乐,配以蛇龙珠、霞多丽、雷司令等,品种结构较为单一,存在严重的品种同质化现象;另外,四川没有一家酿酒葡萄苗木集约化繁育企业,种植基地扩大所需种苗主要从山东、宁夏、陕西等地购买。

(4)管理水平落后,缺乏标准规范 酿酒葡萄多数由农户分散种植,缺乏统一管理标准及规范,存在重栽轻管、重产量轻质量、重采前轻采后的现象。同品种整形多样化、修剪水平不一、农药使用混乱,葡萄品质异质化现象严重。机械化水平较低,农户种植成本不断增加。

(5)酿酒葡萄产业链不协调,产业化水平低 目前,我省葡萄种植业与酿酒厂为二元结构,这种模式必然形成果农要产量,酒厂要质量。酿酒葡萄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低。产前、产中、产后,种植、加工、销售脱节现象严重。

三、四川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产业规划引导 一要根据全省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文化底蕴等具体情况,制定全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整体统筹,按照“匹配资金链,构建技术链,支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基本思路,把四川打造成为白酒和红酒双强大省。二要围绕葡萄酒产业,全面谋划一、二、三产业发展,既要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的酿酒葡萄产业基地和葡萄酒加工区,又要规划发展葡萄酒休闲观光旅游业等相关产业。三要加强企业战略规划,打造企业集群,不断增强四川酿酒葡萄产业的竞争力。

2.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 在当今国内外众多品牌葡萄酒纷纷抢占市场的关键时刻,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显得尤为重要。一要建立健全行业法规和标准,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大力发展有机酿酒葡萄。二要加强省内葡萄酒市场管理,规范市场销售行为,逐步建立起稳定的价格竞争体系。三要加强葡萄酒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坚持走高附加值、高档次、高品位的品牌化之路,形成品种酒、年份酒、产地酒、特种酒、酒庄酒等多品种、多档次、系列化的酒类品质体系,构建良好促销体系,特别要加强充分体现产地特征、崇尚个性化和极力追求高品质特性的酒庄葡萄酒的营销。四要营造葡萄酒文化氛围。将摘葡萄比赛、葡萄酒知识竞猜、自酿葡萄酒等活动及赠送特色葡萄酒旅游纪念品等方式渗透其中,带给消费者西部葡萄酒文化体验印象。五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提高四川葡萄酒知名度。

3.大力依靠科技,推动产业发展 依靠科技是推进四川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是加大酿酒葡萄新品种引进和筛选,不断丰富品种结构,做到适地适种。二是加强酿酒葡萄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良种化、砧木化、标准化、有机化和机械化,建立科学、有效、规范、安全的现代标准化技术体系。三是加强葡萄酒加工工艺及储藏技术研制与优化,开发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等不同颜色系列,干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等不同糖分系列,天然葡萄酒、气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和加味葡萄酒等不同酿造方式系列,丰富产品类型。四是加强酿酒葡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把葡萄园废弃枝叶以及葡萄皮渣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五是加强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果农栽培技术的培训,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应用水平。

4.创新体制和机制 扶持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在资金、技术、信息和服务方面的优势。培育一批规范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统分结合的生产经营机制,推行标准化生产。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和经营能手集中,逐步形成一些“小农场主”。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等基地建设模式,让农户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组建地方行业协会,对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

5.完善投入机制 酿酒葡萄产业是四川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要整合相关资金予以共同推进。一要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酿酒葡萄产业链瓶颈技术的科技创新、标准化基地建设、特色酒庄建设等。二要创新金融投入,拓宽政策性银行支农功能,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三是吸引社会资金,综合运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酿酒葡萄基地和酒庄建设。整合四川酒类优势,引导四川本地白酒企业进入葡萄酒产业。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张 鸿 研究员 陈晓娟 副研究员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 刘 伟 助理研究员)

主 编:刘建军 地 址:成都市净居寺路20号

副 主 编:张 ? 杨季声 (四川省农科院信息所内)

责任编辑:万志玲 电 话:(028)84504995

电子信箱:kjdtcn@163.com 邮 编:610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