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科普活动之“走进基因科学” 探寻植物基因密码
在华大基因博物馆,活动参与者详细了解了DNA、基因相似性、基因与进化等基因科普知识;《DNA-生命的语言》科普视频用生动的方式介绍了基因与每个人的生命都密不可分的关系。华大基因分子育种专家夏秋菊为大家作了题为《农业育种与基因组学 ——机遇与挑战》的植物科普讲座,分别从中国主要作物生产情况、作物起源概述、基因组进展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介绍。
据了解,华大基因目前已经实现了从基因组到基因挖掘到分子育种的全线贯穿。在基因组层面,188种重要农作物中,华大基因已经组织进行130种作物的测序;累计完成超过20000份农业物种基因组数据获取,获得300多个重要农艺/经济性状控制位点。华大基因所产出的植物学基因组数据,占整个世界植物基因组数据的70%,这些利于科学家从中了解到与功能、进化、特征相关的知识,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植物,认识植物,应用植物,通过基因技术为人类造福。在分子育种方面,华大基因已经可以做到2年5个世代快速获取新的品种,典型的是谷子的叶色改良杂交品种可增产20%,目前产量可达800kg/亩,还具备抗除草剂、高产、抗旱、抗病、优质等性状,华大基因的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技术已经实现基因组—基因—分子育种大贯穿。
中国在全球植物多样性的排名中仅次于巴西,排第二,大概有3万3千种植物,其中15%是濒危植物。深圳代表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构建生物保护体系,是一个长久的命题。2011年,深圳市获批依托华大基因组建深圳国家基因库, 搭建基因信息数据库和生物样本资源库,储存和管理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生物信息和基因数据,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支撑。截至2015年10月,这个“诺亚方舟”已储存人类、动植物、微生物等资源样本共850万份;已收集大近千种植物资源,其中植物种子5000多份,2000份为农业存储的谷子种子。
此次的科普活动是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的系列科普活动之一。国际植物学大会被誉为世界植物学“奥林匹克”盛会,第19届大会将在2017年7月23—29日在深圳举办,主题为“绿色创造未来”。作为首次在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全球植物科学领域顶级会议,也将备受瞩目,粮食安全、环境污染、能源问题等全球性重大问题将吸引社会关注的目光,国际植物学大会不仅能充分展示中国植物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权力,同时为各国科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外科学家提供相互了解和沟通的平台,对深圳、中国来说具有历史意义。植物科学研究领域不但涉及基础理论,也与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流失、能源危机等都密切相关,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国际植物学大会不仅是世界植物科学家的大会,也将成为深圳市民了解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科学知识的大会。如果更多人了解植物、意识到植物保护的重要性,那么社会将在保护植物上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而可持续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建立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