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减排未得到发达国家资金与技术转让
国际在线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3年11月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3年度报告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今天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我们看到有一句话,发展中国家只有获得了发达国家承诺给予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之后才会实施他们的减排目标,这是否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没有获得发达国家的这些支持之下,没有义务开始减少他们的排放呢?第二个问题,您对于获得发达国家的资金支持到底有多大的信心,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欧洲以及许多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和其他的问题,而且现在在这些国家的政策制定圈当中,对于全球变暖也有一些怀疑的声音,您对于获得这些发达国家的支持到底有多大的信心?第三个问题,上个星期美国的一名官员发表了一个评论,我们对于气候变化的谈判以及新的气候变化协议应当采取更加灵活的态度,我们作出的减排承诺应当基于各自的国情。您认为美国这个官员的评论是否显示了美方在气候谈判方面有取得一些进展的迹象,是否意味着美国会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态度参与到谈判当中?
解振华:你实际上问了三个问题,我一个一个的回答。刚才公报里讲发展中国家在得到资金、技术支持之后才能够采取行动。这句话是公约里的要求,也就是说按照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承担历史的责任,所以他有义务率先大幅度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而发展中国家在得到资金、技术的情况下在国内采取自主的减缓行动,这是公约的原话、公约的要求。
但是情况并非如此,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我们在没有得到任何资金、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已经在国内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像减缓、适应、技术开发、提高自身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这方面都在做。有一个数字,从工业革命到2010年发达国家的排放占世界总排放量的70%,发展中国家占了30%,但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所作的承诺和采取的行动占了总减排量的70%,而发达国家只占到了30%,所以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得到发达国家多少资金的支持,但已经采取行动了,而且减排量是占绝大多数的。这一点可以说明,虽然公约有这么一个规定,但是发达国家并没有兑现,而发展中国家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国内已经采取了积极的行动,特别是中国,我们没有得到任何资金、技术转让的支持,但是我们在积极的采取行动,“十一五”期间我们已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15亿吨,“十二五”前两年我们已经减少了三、四亿吨的二氧化碳。
关于资金的问题,在落实巴厘路线图谈判当中已经建立了绿色气候基金,而且成立了基金的理事会,也建立了资金筹资的机制和制度,现在的关键是要尽快注入资金。在去年的多哈会议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作出承诺,愿意拿出一些钱,而且也承诺了资金额,而且整个发达国家也承诺到2015年之前要筹措300亿的快速启动资金,到2020年前要达到每年1000亿资金的支持。现在发达国家经济确实有些困难,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和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我们建立政治互信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如果眼前有经济困难,也不是长期的,是暂时性的,我们希望还是要明确注资的时间表,能够作出明确的承诺,能够让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树立信心。
关于资金的来源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以公共资金为主,另一种是以私营部门资金为主。我们主张多元化,要以公共资金为主,私营部门的资金市场融资作为补充,尽可能把这块蛋糕做大,如果要吸引私营部门的资金,主要是政府要有所作为,要加大减排力度,创造一个稳定的市场,制定鼓励性政策,这样才能真正吸引私营部门资金。
关于你讲上周美国一个评论,希望新的协议能够有创新,能够有些灵活,要基于各国的国情。我也看到了这个评论,或者是这个讲话,这个讲话是美国气候变化特别谈判代表,他是我的好朋友托德·斯特恩先生讲的。我们的观点是,只要符合公平、共同但有区别和各自能力的原则,新的协议适用于所有各方。对大家已经达成的共识,我们是持灵活的态度,而且我们事先不预判结果,还有两年的谈判时间,我们希望这个协议大家都能够接受但大家都不太满意,这个协议就是多边谈判的结果。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