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拥军:转基因主粮产业化非立法缺位,而是


图fltogetherfed.org

(北京青年报,文/志达)受访者:林拥军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负责人

我国转基因水稻研究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青评论:最近有媒体披露,今年7月,有61位院士联合上书国家领导人,呼吁开展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种植。对此,你有何看法?

林拥军:信件的具体内容我不掌握,我了解的是,院士们呼吁的是“加强转基因生物研究和推进转基因生物产业化”。在我看来,61位院士的集体行动代表着科学共同体对转基因的态度,有力地回应了所谓“转基因安全科学界无定论”的论调。

“加强转基因生物研究和推进转基因生物产业化”肯定是广大生物技术工作者和了解转基因技术的人的心声。应该说,怎么强调推进转基因生物研究与产业发展对我国的意义都不为过。因为其一,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据国家有关机构研究预测,即使到2020年我国新增500亿公斤粮食的目标如期实现并得以保持,我国粮食缺口仍然较大,到2030年缺口将达到1220亿公斤-1700亿公斤。其二,我国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解决。据统计,全球每年粮食的正常贸易总量仅为我国粮食需求量的45%,国际市场大米贸易总量仅相当于我国稻米消费量的15%左右。同时,粮食消费需求弹性小,供求两端任何细小变化都可能产生剧烈的价格反应。从历史经验看,如果我国进口粮食占国际粮食市场贸易量的10%,国际市场粮价则可能上涨100%。其三,仅靠常规育种技术难以保障农业增产和粮食安全。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和应用对农业增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传统育种技术还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和改进空间。但也要看到,由于受到育种材料遗传背景狭窄、生殖屏障无法跨越、现用方法效率不高等多种因素约束,单独利用常规手段已难以实现作物品种改良的重大突破。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10年来我国水稻、玉米、小麦等重要作物单产递增均明显趋缓,有的甚至不升反降。与此同时,大豆、玉米等农产品进口数量不断攀升,粮食自给率实际上已跌破95%的基线。其四,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产品已经成熟。转基因抗虫水稻申请安全证书历时11年,是目前世界上审批程序最严格、安全评价项目和内容最多的转基因作物,转植酸酶玉米同样经过了漫长的安全评价过程,具有坚实的安全性保障。无论从安全性、技术性还是法律和市场的层面评价,转基因抗虫水稻、转基因玉米等推向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有希望形成较大的产业。

青评论:对我国目前转基因的发展及运行情况,你能否做一下阐述?

林拥军: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与世界几乎同步,早期由于经费支持力度不足,研发进展相对缓慢。近二十年来,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研发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产生出一大批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成果和产品,转基因水稻研究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如抗虫转基因水稻)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他转基因生物研究也显示出良好的赶超态势,生物学界普遍认同我国的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最有希望全面超越世界。然而,与转基因作物的研发方面不断取得的可喜成果的形势相反,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进程缓慢。而全球生物技术竞争十分激烈,国外转基因生物产业化进展迅猛。产业和技术互为推动,无法分割。从全球科技竞争和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确实等不起。再这样下去,我们的确将错失大好机遇。

转基因作物风险是可预防和可控的

青评论:能否介绍一下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获得经过了怎样的程序?

林拥军: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抗虫转基因水稻于1995年开始研究,1999年产品成型并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验收。1999-2000年进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的中间试验,2001-2002年开展环境释放试验,2003-2004年开展生产性试验;于2001年华中农业大学委托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大学对抗虫转基因水稻进行了食用饲用安全性评价,检测指标包括过敏原性、营养成分、急性毒性、三项致突变、传统致畸、三代繁殖、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等,检测结果显示,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与其亲本明恢63和汕优63在这些检测指标上没有差异。2005-2006年我们按农业部要求补充了数据。2007-2009年农业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三家检测机构对华恢1号和Bt汕优63进行了食用饲用安全性的复检,增加了环境安全性的检测;检测结果仍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与其亲本在这些检测指标上没有差异。2009年8月农业部颁发了华恢1号和Bt汕优63在湖北省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我这里要告诉大家,这两个抗虫转基因水稻品系的安全性检测是非常严格严谨的,农业部颁发安全证书非常谨慎,可以说这两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品系是有史以来评价最为严格和透彻的一种食品。

青评论:我们听过转基因作物的诸多好处,那么它是否也存在一些风险,对于这些风险该如何应对?

林拥军:首先必须明确,安全是一种相对概念。我完全赞同罗云波教授的观点,如果追求所谓绝对安全,我们就没有一种可以食用的食物。技术是中性的,关键看人怎么用。整体来说,转基因更为精确、快速和可控,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1996年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至今已有17年,2012年全球种植面积达到1.703亿公顷,美国人食用转基因食品已有近20年(1994年批准转基因番茄商业化种植)。包括转基因生物研究管理较严的欧盟、日本等50多个国家允许进口转基因农作物,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数超过十亿,至今没有发生过一例转基因食品影响人体健康的事件。在近20年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的过程中,主要种植国家(包括我国)已建立了成熟严格的以科学事实为依据的审批、监管等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以保证转基因技术研究和转基因食品在科研、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均制定了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我国也始终坚持在推进转基因技术的同时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全球范围内的转基因生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具备了坚实的生物安全保障能力。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经过科学评估、依法审批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它的风险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转基因主粮能否产业化

青评论:在世界其他国家,有没有转基因主粮产业化种植的尝试?

林拥军:我本人同意在转基因主粮作物的产业化方面应该慎重,但不同意以“现在没有问题,那30年甚至100年以后是否有问题”的论调进行质疑,从而反对产业化的方向。

所谓主粮,各个国家情况不一样。不是说就只有小麦、水稻是主粮,其他就是杂粮了。在北美地区,大豆和玉米都是主粮,他们70%的食品的加工成分都用了玉米和大豆。美国90%的玉米都是转基因的,全世界现在也有将近一半或是三分之一的玉米是转基因的。所以说,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早已经开始实现主粮作物的大面积商业化种植。

这里我要澄清 “我国是第一个发放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国家”的传言。2000年美国已经批准拜耳公司培育的抗除草剂水稻LLRICE06和LLRICE62食用和饲用安全证书;2005年伊朗已经商业化种植4000公顷转基因抗虫水稻,2006年商业化种植6000公顷。我国既不是第一个发放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国家,也不会是第一个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国家。

青评论:国家一直没有制订关于转基因主粮产业化种植的审批程序,你们项目的推进似乎就卡在这里,这是否是立法的缺位?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林拥军:我国已经具备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生产和加工的相关法律,有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严格的法规。我不认为主粮产业化是立法缺位的问题,而主要是如何科学执法的问题。

民意的改变需有大量工作要做

青评论:一种观点认为,转基因食品要想赢得世人的支持,就应该多做科普工作。你和业内专家都做过很多讲座,但是科普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在转基因问题上,你是不是对民意的转变比较悲观?

林拥军:我同意加强科普和科学传播的重要性,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消除由于对新技术的陌生而造成的恐惧。在转基因问题上,我相信:政府的重视、媒体靠谱的科学传播,加上生物技术人员的努力,那些别有用心制造和散布谣言的人一定会失去市场并遭人唾弃。民意的改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尽管前路崎岖,但我对此仍然充满信心。

青评论:对于像崔永元这样的名人参与到转基因争论中来,包括他亲赴日本、美国调查,你有何评价或者说建议?

林拥军:我挺喜欢崔永元过去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也非常欣赏他自费去日本和美国调查转基因食品的行动。但我真心希望他不是观点先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收集材料寻找证据,而是能真正“实话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