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科院微生物所环境微生物研究组


刘双江

记者见到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环境微生物研究组刘双江研究员的时候,已经是周日的下午4点钟了。因为才下飞机不久,旅途的劳顿还写在他的脸上。

刘双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因为身兼微生物所所长与研究组学术带头人等职,所以他每周能真正静下心来和研究组的同仁们谈心,一起探讨关于学术研究进展等方面的事情就仅剩周六、日两天了,其余大部分时间他都用在了处理所里的事务上。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职责是既要为微生物所做好服务,又要为学生们做好传道授业的工作。

对微生物所的情怀

在记者眼中,刘双江本人着实不算魁梧,外表消瘦的他,言谈举止透露出一种朴实感。采访中,刘双江细心地为记者介绍着走廊中一幅幅关于研究组近期取得成绩的展板,每一幅展板都是近年来团队成绩的缩影。在这里,记者不仅看到了团队的基础科研水平,更看到了科研成果与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实例。

走进刘双江的办公室,“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多个荣誉证书挂在墙上,显得异常醒目。之所以回国开创自己的事业天地,刘双江告诉记者,是因为遇到了回国从事科研工作的好时机。2001年初,受益于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他加入了“知识创新工程”队伍。

1991年初,清华大学毕业的刘双江自从走进微生物所的那一刻,就注定和微生物所结下了不解之缘,至此之后他也的确为此倾注了自己所有的感情。从2001年起,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从国外学成回国,刘双江便亲自接手了现在的环境微生物研究组,率领团队一直走到今天。因此,无论是对于微生物所还是环境微生物研究组,刘双江都投入和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也成功从中收获了自己的梦想,实现了人生价值。“搞研究是我的寄托,干行政是我对所里的情怀所在。”刘双江说。

为学生传道授业

作为一名导师,选择研究生就等于选择了未来。刘双江选研究生的要求是知识面要广。他认为做环境一般要涉及到化学领域甚至是工程领域,所以他们更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

挑好了人,下一步就是成果产出。作为一名传道授业的导师,刘双江的职责是指导好每一位团队成员。“我认为导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找到好的科研方向,让同学们能在大的方向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我在开始时往往只告诉学生方向和领域,不告诉学生具体应该做什么,而是过两三个月后要求学生自己想自己的研究题目,一起讨论。我愿意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自由度和兴趣点,让他们更具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研究题目。”

刘双江还告诉记者,有时研究生可能有很好的研究出发点,但思路错了就会出现“卡壳”,这时导师就要做好指导工作。“比如回国刚刚建设实验室的阶段,有一位学生做氯代硝基苯降解基因的克隆,其实他已经知道蛋白质的部分序列,但就是做不出。我并没有告诉他如何做,而是引导他转变思路,通过另一种方法和途径,最终解决了问题,成功克隆出了基因。”

“在研究生最无助的时候,在看似山穷水尽的时候,让他重新感到‘柳暗花明’,这就是导师的责任。”刘双江继续补充道。

谈到团队凝聚力,刘双江的满足感溢于言表。“十几年来,团队成员间的感情是牢靠和经得起考验的,无论是我们固定的几位组员,还是每年新招上来的研究生,都保持着团队优良的‘革命传统’,相互间充满默契。”刘双江还给记者举例说,“曾经有一位研究生生病住院,团队的成员不仅毫无怨言地承担起其份内的工作,大家还轮流亲自到医院照料。相互帮助,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是很司空见惯的,也反映出团队的和谐文化。”

让工作更加“接地气”

在中国科学和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刘双江认为我国的微生物学发展和国外相比各有千秋,水平也相当,特别是在2000年后国内环境微生物学发展得很好。现在刘双江研究组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和“微生物冶金”,研究工作除了得到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外,还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企业的资助。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氯代硝基苯生产国,因为氯代硝基苯会产生废水,所以刘双江团队为此开展了氯代硝基苯的降解研究。“把氯代硝基苯的降解途径搞清楚是我们的工作,我一直倡导环境研究公益性很强,我们的目标是为国家服务,为企业的污染物降解效率提高作贡献。”刘双江告诉记者。

“氯代硝基苯研究是我们团队的骄傲。”刘双江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末国外对氯代硝基苯降解途径和降解机理了解很少的时候,团队把握时机,花了近十年的时间终于基本搞清楚了氯代硝基苯的降解途径,在国内外都取得了极佳的反响,也让中国在环境微生物学方面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

“我们好几个博士生投入到这项研究中,团队当时在国内利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技术研究污染物降解还是比较早的。”刘双江说。此外,刘双江不赞成做科研急功近利。他认为作科学研究需要积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也需要时间。

说到现在的研究课题,刘双江告诉记者,未来他们组要继续在环境微生物和污染物相互作用上下功夫。他希望今后做的工作能够更加“接地气”,有更大的应用价值。此外,未来他们将更加关注水体修复、污水处理和土壤修复等领域。“其实所有科学家都希望自己的研究能更多地影响未来,或是在人们的认识上产生反响,或是自己的研究能让生活产生变革,或是影响人的精神或意识形态,我们环境微生物研究组也希望研究能够回馈社会。”刘双江说。

谈及未来,刘双江表示,在“十三五”规划中,国家将为搞环境工程的人提供更多机会。因为随着环保执法的日趋严格,企业需要满足国家对污染控制指标的要求,所以企业就更急切地需要新技术的推广,环境微生物学工作者将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更加重要的任务。

;